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归纳按“李氏三联征”概念指导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经验。方法“李氏三联征”的概念包括:(1)临床症状:便秘、营养不良、上消化道梗阻(呕吐、进食困难)三联症状;(2)解剖学表现:具有横结肠下垂、脾曲升高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三联解剖异常;(3)治疗: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菌群移植三联治疗。根据“李氏三联征”概念,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营养指标、胃肠生活质量指数和Wexner排粪评分,按上述“李氏三联征”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临床症状和解剖学特征指标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李氏三联征”特征,均存在严重便秘、营养不良及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征象和明显的脾曲升高的解剖学表现。经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后,69例(88.5%)症状明显改善,9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69例非手术患者经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进食,1个月后便秘相关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每周自主排粪次数从治疗前(1.0±0.8)次增加至(5.0±1.6)次,胃肠生活质量指数由治疗前(52.7±8.5)分增加至(93.2±7.5)分,Wexner排粪评分由治疗前(19.1±2.5)分下降至(6.2±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1个月后营养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体质指数从治疗前(17.9±1.8)kg/m2增加至(21.0±1.3)kg/m2,总蛋白由(65.2±5.7)g/L增加至(68.3±4.2)g/L,白蛋白从(32.1±5.1)g/L增加至(40.4±3.0)g/L,纤维蛋白原从(1.9±0.5)g/L增加至(2.4±0.5)g/L,前白蛋白从(163.2±5.3)mg/L增加至(259.1±45.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上消化道造影及肠系膜上动脉成像均显示十二指肠受压征象解除,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从治疗前(17.4±3.8)°增加至(37.8±5.8)°(t=-22.26,P<0.001)。结论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具有“李氏三联征”的异常三联临床症状和解剖学表现时,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关于glS联合腹腔镜对照两者单独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3项RCT和2项CCT纳入研究,共有52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gl'S联合腹腔镜)257例,对照组(单纯FTS或单纯腹腔镜)2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SMD=-1.29,95%CI:-2.17—0.40.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WMD=-1.72,95%CI:-2.56—0.89,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1~0.84,P〈0.05),但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TS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至2014年4月有关EEN和P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有14项RCT纳入本次研究.在875例病人中,EEN组454例,PN组421例.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EEN组病人较PN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但两组之间胰瘘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早期应用EN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暴露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暴露1 h组、腹腔暴露2 h组和腹腔暴露3 h组,每组6只。腹腔暴露组大鼠剖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相应时间后关腹。假手术组大鼠仅作腹壁切口,不打开腹腔。对照组大鼠仅作相应的麻醉。术后24 h,取血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并取回肠组织测定肠道FD4清除率、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腹腔暴露组较对照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有所上升,肠道FD4清除率有所增加,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小肠黏膜病理形态有所改变,并且这种差异随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表明,腹腔暴露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和肠道FD4清除率与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腹腔暴露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并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菌群移植(FMT)联合肠内营养对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71例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评分、营养指标等,给予菌群移植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后对上述指标进行随访。结果 经6个月随访,FMT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度腹泻伴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治疗腹泻的有效率为95.8%,其中治愈53例(74.7%),缓解15例(21.1%),无效3例(4.2%),复发6例(8.5%)。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8.3±2.2)次减少至1个月后(5.3±1.3)次,3个月后(3.2±0.8)次,6个月后(1.9±0.6)次。Bristol粪便评分由治疗前(6.6±0.3)分,减少至治疗后1个月(4.8±0.7)分,3个月后(4.6±0.8)分,6个月后(4.3±0.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病人体重指数(BMI)为15.3±1.3,经治疗1、3、6个月分别增加至17.4±2.4、19.0±3.2、19.3±3.8。总蛋白由治疗前(48.6±4.7)g/L,经治疗后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55.4±5.7)g/L、(60.3±5.4) g/L、(68.4±6.9)g/L。白蛋白由治疗前(22.4±1.7 )g/L,治疗后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31.7±2.4) g/L、(35.8±2.7) g/L、(37.5±3.7)g/L;纤维蛋白原由治疗前(1.6±0.4) g/L,治疗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2.0±0.7)g/L、(2.4±0.8)g/L、(2.4±0.7)g/L;前白蛋白由治疗前(82.0±18.6) mg/L,治疗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178.3±25.3)mg/L、(235.7±28.2) mg/L、(259.6±33.5) 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6个月随访,FMT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减少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腹泻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并明显增加BMI、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腹腔暴露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剖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制作腹腔暴露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腹腔暴露组、小檗碱低剂量(100 mg/kg)干预组、中剂量(150 mg/kg)干预组和高剂量(200 mg/kg)干预组,每组6只。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于术前3 d和术后6 h每天给予一次相应剂量的小檗碱灌胃。对照组和腹腔暴露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等渗盐水灌胃。术后24 h取血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并取末端回肠组织测定肠道FD4清除率,同时观察末端回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腹腔暴露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上升(P0.05),肠道FD4清除率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腹腔暴露组比,各小檗碱干预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有所下降,肠道FD4清除率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有所降低,以中、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小檗碱可减轻腹腔暴露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