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单孔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T3/T4切断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0例重度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的方式划分为喉罩麻醉(Ⅰ组,40例)和气管插管麻醉(Ⅱ组,40例)2组。Ⅰ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缺氧状况下MSC对内皮细胞自噬的诱导以及对早期凋亡率的影响。方法构建HCAEC与MSC间接共培养模型,实验分组:共培养组:MSC与HCAEC共培养;单独培养组:HCAEC单独培养;对照组:HCAEC使用与共培养组相同的培养基进行单独培养。上述各组分别予常氧(5%CO_2,95%空气)和缺氧(1%O_2,5%CO_2,94%N_2)培养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HCAEC细胞LC3蛋白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量,RT-q PCR检测各组HCAEC细胞LC3基因和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CAEC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共培养组与单独培养组相比、以及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LC3蛋白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有升高(P0.05)。各组间LC3基因和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检测到明显差异(P0.05)。缺氧组中共培养组的早期凋亡率为(8.86%±1.48%),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组(15.23%±2.56%)和对照组(14.49%±3.31%)(P0.05)。结论 MSC可以诱导HCAEC产生自噬,并在缺氧状况下改善HCAEC的生存状况,减少早期凋亡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建立可预测心脏术后患者引流时间延长的列线图,便于进行更好的临床管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152例行开胸心脏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和术后引流时间等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并筛选术后引流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术后引流时间延长的列线图。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吸烟、疾病类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比值(PT-INR)、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术前肌酐、N端脑那肽前体(N-proBNP)、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功能与心脏术后引流时间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吸烟史、术前肌酐、白细胞计数、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凝血酶原国际比值是独立预后因素,并用于绘制了便于临床使用的列线图。列线图初始的一致性指数(C-idex)为0.78。经过1000次的模型内部验证,并进行矫正,C-idex为0.76。列线图模型的敏感度为80.0%(95%置信区间69.2%~88.4%),其ROC分析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5%置信区间0.74~0.82)。阳性比值比(PLR)为2.43,阴性比值比(NLR)为0.30。结论心脏术后引流时间与多种因素相关,基于相关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预测术后引流时间延长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呈现为进行性左心室或双心室纤维化扩大伴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是引起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也是心脏移植的常见指征。新近的观点认为干细胞治疗对DCM具有显著疗效,有望逆转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心室结构,改善心功能。本文基于新近的临床研究,将从干细胞类型、治疗方案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做一综述。着重探讨干细胞治疗对DCM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展望其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