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和远端胰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和远期生存质量的区别。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15年12月31日前在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Cochrane center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关于CP和DP手术术式选择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严格设计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PRISMA标准)、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共包含病例数797例,其中行CP例数为355例,行DP例数为442例。Meta分析表明:在术后并发症方面:CP和DP在术后胰瘘[RR=1.46,95%CI(1.07~2.10),P=0.02]、手术时间[WMD 33.40,95%CI(16.36,50.43),P=0.0001];术中失血量[WMD-129.06,95%CI(-233.28,-24.84),P=0.02]和术后总体并发症[RR 1.30,95%CI(1.05,1.62),P=0.0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的住院时间、再手术、出血和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RR=1.46,95%CI(1.07~2.10),P0.05]、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RR=0.61,95%CI(0.44~0.86),P=0.00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术由于在术后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和外分泌功能不全低于远端胰腺切除术,值得临床上推广,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术后管理,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RCT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CP技术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195例(≥75岁)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95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24例急诊行鼻胆管引流,171例患者慢诊行ERCP治疗;慢诊患者中,141例一次操作取净结石,一次性结石取净率82.46%,14例近期二次取净结石,两次结石取净率为90.64%。发生近期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6.67%。ERCP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感染状况均有好转。结论 ERCP取石技术对于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CT三维重建,分析肿瘤的位置与毗邻关系以及Bismuth分型,从而进行手术的可切除性评估。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探查,其中Bismuth分型Ⅱ型1例,Ⅲ型5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Ⅳ型9例,其中根治性手术11例,姑息性切除术4例。CT三维重建在术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肿块与门静脉及肝动脉比邻关系、肿块体积的准确率分别为93.3%、86.7%、53.3%、93.3%;术前模拟手术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80%。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直观、动态的显示肝门部胆管癌及三维毗邻关系,对于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胆道修复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方法:运用家犬制作梗阻型胆管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及Masson特染分析损伤后胆管壁的结构改变及胶原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胆管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巨噬细胞MΦ、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胆管损伤后早期(BDL5)出现黏膜水肿,部分弹力纤维断裂,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黏膜层变薄,成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组织不断增生,纤维呈无规则排列,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增生不断增强[28.47±4.06(BDL5)vs59.92±9.13(BDL30)],但是疤痕相关因子MΦ、α-SMA及TGF-β1在损伤后5d即出现高表达[MΦ:0.262±0.031(BDL0)vs0.409±0.034(BDL5),α-SMA:0.239±0.035(BDL0)vs0.387±0.018(BDL5),TGF-β1:0.245±0.033(BDL0)vs0.386±0.029(BDL5),P>0.05],而后随着损伤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术前行CT三维重建并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通过术前三维重建确定的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血管侵犯以及手术可切除性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三维重建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血管侵犯、肝门部胆管癌脉管系统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60.35±10.70)岁。术后65例患者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分型为I型7例、II型4例、III型14例、IV型40例。术前三维重建对于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分型、门静脉侵犯、肝动脉侵犯以及肝门部胆管癌脉管系统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7%(59/65)、90.7%(59/65)、86.1%(56/65)和80.0%(52/65)。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肝门部占位的形态与空间分布,对术前精确诊断、术中精准手术的实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0月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15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53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45例(29.4%),无手术死亡病例,139例患者得到2个月至6年的随访,随访率90.8%,术后疗效优良率89.4%,残留结石率9.3%,结石复发率12.9%。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原性胆道损伤修复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道损伤经外院修复后再狭窄的22例临床资料.22例胆道损伤均由胆囊切除所造成,其中8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22例患者均再次手术,2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因胆管损伤位置较高,肝方叶切除后行左右肝管空肠吻合),1例行U管引流术.所有患者经1~11年随访,除l例因胆道感染继发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他21例患者近远期疗效尚可.结论:胆管损伤发生后应及早修复,注重手术操作的细节,选择合理修复方法;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修复术后再狭窄的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来探讨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13-12-31前在Medline、EMBASE、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CBM、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公开发关于CP手术和内镜治疗疗效比较的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研究,其中包含4篇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共包含CP患者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术后的疼痛的总体缓解率以及完全缓解率高于内镜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和内镜组术后的疼痛的局部缓解率(术后症状减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内镜组的随访1、3、5年的糖尿病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远期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障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术后的远期生存质量高于内镜组,但由于创伤性风险较大,内镜治疗较为安全,可以作为CP治疗的一线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瘘术前预测评分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行PD手术的4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得出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胰瘘预测系统(NCCH预测系统)在术前预测PD术后胰瘘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491例PD患者中共有90例患者(18.33%)发生胰瘘,其中A级胰瘘56例(11.40%),B级胰瘘26例(5.30%),C级胰瘘8例(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胰腺质地软、主胰管直径≤3mm、非胰腺癌是影响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表明:NCCH胰瘘预测系统前瞻性预测PD术后胰瘘的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76.9%,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95%CI:0.857~0.962)。结论NCCH术前胰瘘预测系统能够在术前对于胰瘘风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