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1.15±0.10)分、ODI评分(28.55±18.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0.36)、(43.40±19.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治疗,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54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植骨处均骨性愈合,复位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32例,良1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CF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应用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术前、术后24 h内及末次随访时评估VAS及ODI;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体后凸cobb角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前VAS评分7.6±1.2、ODI评分87.4±11.5、cobb角21±4.6、术后24 h VAS评分2.4±0.6、ODI评分43.8±9.6、cobb角5.8±0.6;末次随访VAS评分2.1±0.4、ODI评分42.6±10.1、cobb角6.4±0.7;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cobb角分别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的VAS、ODI评分、cobb角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大,椎体后凸Cobb角较小,VAS评分较低(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术后感染、螺钉脱出发生率分别为2.17%、6.51%和4.34%,均低于对照组8.68%、10.85%和10.8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快速恢复,且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术显微镜在脊柱外科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观察组实施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脊髓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减少术中神经损伤,具有确切减压效果,有利于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科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Mimics软件上计算出伤体内骨水泥弥散容积。骨水泥弥散容积比=骨水泥弥散容积/伤锥体积,将骨水泥弥散容积比分为3级,1级<25%,25%<2级<50%,3级>50%,对比术前与术后随访(12个月)的模拟VAS评分与腰疼ODI评分。结果 37例患者实施PVP,术后获12~27个月随访(平均16.8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骨水泥弥散容积比分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25%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增加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治疗组,人工关节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治疗组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卧床时间,同时通过对术前和术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卧床时间方面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RS及Harris评分降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相比在手术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但是具有卧床时间短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微创Quadrant通道下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经后路单侧肌间隙入路,微创Quadrant通道下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CT检查评估是否椎体间融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随访6~25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7.31±1.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3.15±0.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38.54±3.21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5.96±3.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