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三维矫形理论和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发展,重度脊柱畸形后路截骨术在临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该技术具有矫形效果好、减压充分等优点,但也存在缺乏标准化及个性化治疗策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该文综述后路截骨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术前检查及评估,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其适应证、矫形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 男性患者,19岁,因“发现右颈部包块2年余,颈部活动受限1年”于2013年6月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包块2年余,逐步增大,未予重视及特殊诊疗,1年前开始出现颈部活动受限,以旋转受限为主,无四肢麻木、疼痛,无踩棉花感、胸腹部束带感,后自觉肢体轻微乏力,持物尚可,无寒战发热、午后盗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消瘦、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CT及MRI检查结果考虑“寰枢椎占位并软组织浸润”,予颈胸腰支具固定,后转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镁合金及钛合金Jefferson 骨折复位钢板(Jefferson-fracture reduction plate, JeRP)内固定系统对于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固定效果和应力分布。 方法 通过CT扫描获取寰椎的空间结构信息,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JeRP内固定系统固定寰椎前弓双骨折三维实体模型,利用 Ansys软件模拟寰椎生理载荷中立位、屈伸、侧弯及旋转运动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镁合金及钛合金 JeRP系统内固定后的应力分布,计算骨折端的移位和内固定材料的形变量分析内固定效果。 结果 (1)所建JeRP内固定系统固定寰椎前弓双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应力分布合理。(2)JeRP系统内固定术后,在所有运动状态下,内固定系统主要应力均集中在JeRP钢板的中部及螺钉根部。屈伸运动时螺钉尖部以及侧弯运动时同侧螺钉中部亦承受较大应力。(3)生理载荷下,两种材料JeRP系统的钢板及螺钉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内固定材料的形变量及骨折端的位移均非常小,骨折端均存在一定应力,但镁合金组大于钛合金组。 结论 两种材料JeRP内固定系统固定寰椎前弓双骨折时均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及良好的内固定效果,但理论上镁合金组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优于钛合金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 circ_XPO1在骨肉瘤患者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qRT-PCR检测39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外周血中circ_XPO1的表达水平和2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irc_XPO1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circ_XPO1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 circ_XPO1与肿瘤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生存曲线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研究 circ_XPO1对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circ_XPO1的表达水平比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而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circ_XPO1的表达量均比瘤旁组织显著升高。绘制ROC曲线,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circ_XPO1表达水平的AUC为0.857 9。根据外周血的circ_XPO1表达水平将39例骨肉瘤患者分为circ_XPO1高表达组和circ_XPO1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circ_XPO1的高表达与组织学Price分级和肺部转移呈正相关;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外周血circ_XPO1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降低,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外周血circ_XPO1高表达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肉瘤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circ_XPO1的表达上调,外周血中circ_XPO1的高表达对骨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circ_XPO1上调越明显,提示临床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第Ⅲ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三维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比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固定系统(TARP)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的三维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6具新鲜上颈椎尸体标本(C0~3),随机分为正常组、 TARP组、后路钉棒组。每组标本均利用美国魔神运动分析技术公司步态分析系统(Motion Analysis, co. 6Eagle系统)测量屈伸、侧屈、旋转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前路TARP钢板组与后路椎弓根钉棒组在屈伸、侧屈、旋转各个方向上与完整标本差异显著。前路TARP钢板组与后路椎弓根钉棒组在屈伸、侧屈、旋转各个方向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前路TARP固定系统具有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相当的三维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前路TARP系统可作为寰枢椎可靠内固定的选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