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语图分析评价腭裂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腭裂术后患者语音特点的分析,探讨语图分析在评价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59例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患者进行宽带语图的频谱分析、鼻咽镜检查和主观判听,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对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利用语图分析评价腭咽闭合状况与电子鼻咽镜和主观判听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宽带语图的声学分析可以作为临床上评价腭咽闭合状况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患者 :王春杰 ,男 ,39岁 ,主因腰部间断性疼痛 6年余 ,双下肢麻木无力 ,感觉障碍 ,腰部疼痛加重 2天入院。缘于 6年前患者扭伤腰部后出现腰痛 ,无放射 ,休息后疼痛减轻 ,反复发作 ,因未影响正常工作 ,故未诊治。 2天前洗澡后突然出现腰部疼痛加重 ,疼痛为酸痛 ,向臀部及双下肢放射 ,以左下肢为重 ,咳嗽、行走、弯腰时加重。自诉不能平卧 ,腰部活动受限 ,左下肢麻木 ,有轻微排尿困难。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生命体征稳定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四肢关节无红肿及疼痛等。骨科情况 :脊柱发育正常 ,生理弯曲存在 ,腰部有压痛 ,以腰 1~ 3为…  相似文献   
3.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矫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单侧唇裂鼻畸形产生机制,采用相应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矫正治疗,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患侧鼻翼软骨充分松解后与健侧鼻软骨缝合悬吊固定,在同侧鼻前庭黏膜皱褶处采用"Z"成形术,在鼻小柱基部及患侧鼻翼外侧基部的皮下及肌层悬吊固定.纠正鼻翼塌陷、鼻尖过低、鼻小柱偏斜等畸形.结果 56例患者中,鼻翼塌陷矫正满意者占80%,基本满意占18%;鼻尖高度改善满意占78%,基本满意占18%;鼻孔形态对称性及宽度满意占46%,基本满意占44%.总体满意度为94.6%.结论 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时对患侧鼻翼软骨的充分松解游离是关键环节,患侧鼻前庭黏膜皱褶不仅影响鼻部形态甚至通气功能,还可能使鼻畸形的表现更显突出,因而对鼻前庭黏膜皱褶的矫正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矫正患侧鼻翼塌陷畸形方面有明显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鼻咽镜对腭裂术后语音功能障碍患者的腭咽闭合状况的观察,指导患者进行语音训练.方法 对15例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患者进行电子鼻咽镜检查,对患者发不同辅音时腭咽闭合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其腭咽闭合特点指导患者的语音训练.结果 15例患者通过鼻咽镜指导进行语音训练,语音清晰度从训练前的平均40%提高到训练后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咽镜可以反映患者发音时的腭咽闭合状况,根据患者发不同辅音及元音时的腭咽闭合状况可以用来指导患者的语音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rhaFGF透皮给药微创有效的给药方式。方法:离体实验:亚甲蓝染色经微针处理后的离体兔皮,观察微孔的分布和排列。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微孔的深度。在体实验: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分为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皮内注射组;时间和浓度一定时,皮肤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haFGF的分布,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的含量,经统计后分析不同给药方式中药物经皮渗透效果最好的一组。结果:微针处理后离体兔皮微孔排列均匀,深度可达真皮层。动物给药30min后,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及皮内注射组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均高于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高于微针+rhaFGF组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及皮内注射组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rhaFGF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真皮组织中有大量rhaFGF存在,且分布均匀;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微针技术结合乙醇脂质体能取得较高的rhaFGF透皮效果,使rhaFGF外用给药促进皮肤增殖,加速皮瓣扩张成为可能。此方法简单易行,同时也为其它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跨中线扩张额部皮瓣转移术后供区形态和功能受影响的程度.方法对1990年4月至2004年9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就额部供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了半年以上的问卷随访调查,内容包括额部的外观、大小、感觉、动度、手术瘢痕等,将得到的反馈信息分为很好、好、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结果超过70%患者认为好和很好,无不满意者.结论采用跨中线额部扩张皮瓣进行面颈部缺损的修复,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皮肤软组织,而且可很好地保留供区的形态和功能,使额部供区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顶浅筋膜岛状瓣,沿同侧发际线切开,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将颞顶筋膜瓣转移至囊腔内,适当固定,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耳后乳突区预制岛状筋膜皮瓣,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自1999年以来,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部黑痣2例,面部血管瘤2例,面部瘢痕5例。颞顶筋膜岛状皮瓣蒂长5.5~7cm,平均6.2cm,筋膜瓣面积4cm×3cm~7cm×7cm,平均5.7cm×4.9cm,预制筋膜皮瓣面积为5cm×5cm~8.0cm×7.5cm,平均6.4cm×6.1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5例,另行皮片移植修复者4例。结论颞顶筋膜皮瓣血管蒂长,转移方便,血运丰富,耳后乳突区皮肤在质地、色泽、厚度等方面均与面部皮肤最为接近,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跨中线扩张额部皮瓣转移术后供区的形态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跨中线扩张额部皮瓣转移术后供区形态和功能受影响的程度。方法对1990年4月至2004年9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就额部供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了半年以上的问卷随访调查,内容包括额部的外观、大小、感觉、动度、手术瘢痕等,将得到的反馈信息分为很好、好、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结果超过70%患者认为好和很好,无不满意者。结论采用跨中线额部扩张皮瓣进行面颈部缺损的修复,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皮肤软组织,而且可很好地保留供区的形态和功能,使额部供区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XN)在扩张皮肤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行额部扩张器取出术的患者13例,收集患者额部扩张器张力最大点(扩张组)以及颞部行附加切口处(对照组)的全层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TXN蛋白在扩张皮肤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 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为进一步研究TXN在组织扩张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