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严重创伤病人,挽救肢体与挽救伤员生命常常矛盾。若不顾及全身情况,盲目保肢,则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和急性贤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因此医生往往对保肢手术的适应证难以把握。作者遇到2例下肢主要血管损伤缺血超过2 0h患者,经积极治疗,既保全了肢体,又挽救了生命。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入院前2 1h被枪击伤双下肢,致左小腿、左踝及右大腿伤口流血、肌肉、骨碎片外露。外院诊断为“双下肢枪击伤、左肢骨、左踝、右肢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右肢动静脉断裂”。急诊清创血管修补术,术后右膝以下皮肤青冷苍白,感觉逐渐消失,急转入院。查体:体温37…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因患病率高,手术开展较为普及,关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报导也逐渐增多。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我们将1993年2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8例中所发生的74例早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手术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VT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观察组44.0%的DVT发生率,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VT早期诊断指标D-dimer、同型半胱氨酸和CRP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利伐沙班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的有效方案,可以明显降低DVT发生率,显著降低DVT的早期诊断指标,并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右侧34例,左侧22例,其中双侧6例。有长时间伏案工作者42例,习惯卧床观看电视者24例。头晕49例,头痛52例,且二者常交替发作,全部病例均有颈部僵硬感或伴肩背部酸痛。第一横突处压痛明显。伴有放射痛或者可使症状减轻,部分患者伴有失眠、耳鸣、恶心等其他症状。X线检查侧位片上颈段弧度加大16例。张口位片颈椎1、2解剖位置关系失常(寰齿间隙不对称、齿状突和棘突偏移)26例,仅9例椎体前缘有轻度唇样增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中药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78例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给予弥可保针500μg,每日1次。两组均同时行颈椎牵引,1周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复查治疗结果并统计。结果经过2~3个疗程治疗,观察组39例治愈2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4%;治疗组39例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针刀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继发明了多种微型手术刀具。本院骨伤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前人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管子刀(国家专利号200520004780),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尤其适合初学者应用。介绍如下。1命名的意义取管子狭而细长之意,体现微创治疗。2构造管子刀由套管和刀芯组成,设计成Ⅰ型和Ⅱ型。Ⅰ型套管外直径分别为0·9mm、1·2mm和1·5mm,内直径分别为0·7mm、1·0mm、1·2mm;Ⅱ型套管外直径为3mm,内直径为2·7mm。表面镀有黑白相间刻度,全长8~13cm,其中柄长3cm,圆形处为拇食指持刀用,直径1·5mm,两面可分别刻有太极八卦图案,尾端为注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小针刀治疗基础上利用留置针结合注射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留置针可使小针刀治疗和注射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操作简便,疗效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8.
凡因同一伤因伤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者 ,称为多发伤[1]。作者自1991年5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符合上述条件且含骨关节损伤病人96例 ,现将临床资料作一回顾 ,探讨诊治体会。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96例 ,男70例 ,女26例。年龄15~70例 ,平均35.6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71例 ,坠落20例 ,塌方挤压3例 ,斗殴2例。初诊时间 :1小时内65例 ,1~2小时20例 ,2小时以上11例。开放性损伤80例 ,合并休克85例 ,两处伤56例 ,三处伤29例 ,四处以上11例 ,合并骨折脱位235个部位 ,漏诊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谷康泰灵注射液治疗腰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对象为确诊为腰椎骨质疏松患者,年龄均大于65岁,用谷康泰灵注射液治疗18例,口服钙剂治疗24例,同时进行症状改善的临床观察和疗效评定。结果:谷康泰灵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谷康泰灵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合成,改善骨微循环以减轻骨质疏松症而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侯群。老年性骨质疏松是指老年人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衰败凋萎为特征,伴有骨危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进展性代谢性骨病。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初累及松质骨,X线片上以脊椎改变最为明显。我院对谷康泰灵治疗腰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8月-2005年10月,笔者应用患侧卧位下手法整复史密斯氏骨折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