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5篇
外科学   8篇
药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 125例儿童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总结,以期对白癜风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 125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确诊的儿童白癜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125例白癜风患儿中,男女比1.04∶1,平均始发年龄7.03岁,发病年龄以5~9岁最多见(62.04%),平均病程15.32月。227例(20.1%)有家族史,春夏季发病或病情加重者所占百分比高;15.29%患儿发病前有外伤、精神因素、日晒等诱因。临床表现以寻常型最常见(86.31%),6.84%伴发其他疾病,其中晕痣最多,共50例(4.44%),且伴发晕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无合并晕痣者。治疗包括中医中药、局部或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光疗法及外科手术等方法,以联合治疗为主,疗程1年有效率达54.93%。结论:家族史阳性、伴发晕痣、氧化应激损伤均是儿童白癜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儿童白癜风的治疗受限,疗效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TFAP2B在健康人及白癜风患者表皮黑色素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明确诊断的5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皮损组织, 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5例来源于整形外科手术剩余皮肤组织作为健康对照。培养永生化的健康人表皮黑色素细胞系PIG1、白癜风表皮黑色素细胞系PIG3V及人表皮原代黑色素细胞, 其中原代黑色素细胞分离自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3例健康男性包皮组织。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检测TFAP2B、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CT)在健康对照皮肤和白癜风皮损中的表达及定位, 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FAP2B在人表皮黑色素细胞中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TFAP2B仅在人表皮黑色素细胞中表达, 且定位于细胞核。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 TFAP2B在人表皮黑色素细胞系PIG1及原代黑色素细胞中强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 ± 0.05和0.36 ± 0.04)。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在10例人表皮组织(包括5例健康对照和5例白癜风)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白癜风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学表现。方法对15只约9周龄C57BL/6雌性小鼠进行白癜风动物模型的构建, 通过肉眼观察以及第23天采用表皮全层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鼠尾组织以判断白癜风小鼠模型构建成功与否;在第8天(成模前)和第21天(成模后早期)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表现, 包括进入开臂次数、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总行进距离, 以评估白癜风小鼠模型是否出现抑郁样行为。为进一步明确白癜风造模对小鼠抑郁样状态影响的严重程度, 将20只C57BL/6雌性小鼠平均分为单纯白癜风造模组和白癜风造模+慢性束缚应激组, 其中白癜风造模+慢性束缚应激组小鼠在第9天开始进行慢性束缚应激, 即置于离心管中, 每天束缚约6 h, 持续28 d;两组均在白癜风造模后第7、22、29和38天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上述行为学指标。单组前后2次重复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多个时间点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肉眼观察造模小鼠尾部皮肤逐渐出现境界清楚的白斑, 与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 同时第23天鼠尾表皮全层免疫荧光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CD8~+T细胞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杀伤机制。方法:分选白癜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CD8~+T细胞,分别与原代黑素细胞及永生化正常黑素细胞系PIG1及永生化白癜风黑素细胞系PIG3V建立共孵育杀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被杀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杀伤环境中IFN-γ、TNF-α、颗粒酶B及穿孔素的分泌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杀伤原代黑素细胞及PIG3V能力,分泌IFN-γ、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而杀伤PIG1能力和TNF-α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白癜风患者CD8~+T细胞IFN-γ分泌水平与细胞杀伤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白癜风患者CD8~+T细胞杀伤黑素细胞是白癜风发病的重要机制,且该杀伤作用可能依赖IFN-γ、颗粒酶B及穿孔素分泌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新冠感染疫情大暴发期间白癜风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治疗疗效,以及白癜风患者对新冠感染疫情下疾病管理的认知和新冠疫苗对白癜风患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对白癜风患者开展基于网络的问卷调查研究,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纳入142例白癜风患者,男69例(48.6%),女73例(51.4%),平均年龄(36.1±10.9)岁。本次西安市疫情期间,患者的治疗方式较疫情暴发前未出现明显变化。94例(66.2%)的诊疗计划受到此次疫情的干扰。81例(57.0%)在疫情期间经历过中断原有治疗或停止用药至少一周。中断治疗组患者皮损进展或复发的比例(34.6%,28/81)较治疗未受影响组(16.4%,10/6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8,P=0.005)。分别有7.9%(3/38)和10.5%(4/38)来自西安市的患者在本次疫情期间通过“线下外出”和“线上药店”购买治疗白癜风的相关药物。共有35例(28.9%)在接种疫苗一个月内出现白斑进展,其中有21例(60.0%,21/35)认为接种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族性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5 000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共调查5 000例白癜风患者,其中男2 497例,女2 503例,性别无统计学差异(χ2=0.912,P>0.05);②有家族史者585例(11.7%),其一级、二级亲属发病率分别2.51%和1.79%;③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15.86±3.40)岁、(20.40±4.05)岁(t=2.15,P<0.05);④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平均比例分别为7.01%、4.5%,无显著差异(χ2=3.75,P>0.05)。结论:白癜风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血缘关系愈近,其发病率愈高,符合多基因遗传规律。家族史阳性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者小,父系或母系遗传对发病年龄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白癜风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10 000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从性别构成、发病年龄、病期、发病部位、皮损分布、皮损范围、皮损面积、诱发因素、疾病分期及分型、伴发疾病、家族史、发病或加重季节、细胞免疫水平、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 000例白癜风患者男女性别构成约为1.14:1,平均发病年龄为19.98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约71%的患者在25岁以前发病,皮损多呈双侧分布,好发于躯干、四肢,多在夏季发病,约21%的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寻常型明显较节段型多,寻常型者中又以散发性为多;进展期者较稳定期者为多;1 294例有家族史;在各型白癜风中局限性白癜风疗效最佳。治疗6月后痊愈77例(4.65%),显效554例(33.47%),总有效率38.12%,好转955例(57.7%),无效69例(4.17%)。结论: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小,病因不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疗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舒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10-3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重症乳糜尿的护理特点,以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重症乳糜尿12例,回顾分析心理、术前准备、术后恢复方面的护理经验。结果 12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复查尿乳糜定性试验阴性,随访1~24月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安全有效,具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日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护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针对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涌现了较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γ干扰素激活的Janus激酶(JAK)信号和黑色素细胞再生信号通路是目前白癜风治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靶点。本文总结了当前针对这些通路的新药物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效果和经验, JAK抑制剂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药物, 且联合光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最新的白癜风基础研究成果, 探讨了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重塑对于白癜风发病机制的意义, 尝试描绘白癜风代谢重塑的全景图, 并讨论在未来的基础研究中辩证统一地把握多种代谢途径的相互串扰和从整体角度思考多种代谢途径重塑在个体白癜风发病中作用机制的重要性, 以期促进对白癜风发病的认识和发掘潜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