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骨骨折是临床常见伤病之一,该骨折的损伤轻度和移位,以及复位固定等治疗方法的准确,影响患者面容形态和呼吸通畅。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随机聚合酶链反应的病原细菌基因芯片筛查检测技术。方法用生物学软件分析7种病原菌特异性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区域,利用Oligo 6.0软件设计针对靶细菌的一系列探针,制备检测用基因芯片。细菌基因组DNA在随机引物扩增中掺入氨基丙烯-dUTP,产物偶联荧光染料后与芯片上探针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和图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判断。选取19种病原菌基因组DNA进行芯片特异性验证和灵敏度评价,使用问号钩端螺旋体对应靶探针进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重复性验证,并制备问号钩端螺旋体模拟水污染样本进行芯片检测。结果在均一的杂交条件下4种靶细菌均能得到相应特异性杂交图谱,其他非目的细菌均为阴性结果,3种靶细菌基因组DNA最低检测浓度为14.43~363.4 pg/μl,芯片重复性变异系数CV值〈15%,最低可检测含问号钩端螺旋体7×105条/ml模拟水污染样本。结论初步建立的随机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芯片技术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多种病原菌筛查检测,为细菌高通量筛查与鉴定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ini—incision myomectomy,LAM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AMM组40例,在腹腔镜下剥离肌瘤一半后扩大腹壁正中辅助穿刺点至4~5cm长切口,在腹壁切口外完成整个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创面的缝合;40例行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LM组),即全部手术操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血红蛋白浓度差(△Hb)、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LAM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5.5±25.7)min、(71.9±19.0)ml,LM组分别为(96.0±26.2)min、(96.3±32.4)nd,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LAMM组AHb为(1.2±0.6)g/L,明显低于LM组的(1.7±0.6)g/L(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AMM组发生皮下气肿1例,肩背酸痛2例;LM组皮下血肿1例,肠梗阻1例,术后1年有1例复发。结论LAMM术保留了腹腔镜手术的优点,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生长因子作用于拔牙后的牙槽窝,有可能阻止或减少牙槽骨的破坏吸收,从而维持牙槽骨原有的结构。为了奠定临床拔牙后、牙槽嵴位点保留的实验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乳液交联法合成壳聚糖微球,负载生长因子BMP-2及脂联素(APN),再将其复合于小牛松质骨支架形成生物活性植骨材料。将两种生物活性材料与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共培养,比较材料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BMP-2的缓释微球表面更为光滑,微球平均直径为9.634μm。cck-8结果表明,随着BMP-2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速度较脂联素组增加更快。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ALP、BMP-2、OCN和Adipor2基因在APN处理组增加倍数高于BMP-2组。Western-Blot结果表明,APN植骨材料更有利于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5.
刘淑玲  李瑞宏  姜洋  李箐  李莹 《眼科》2011,20(3):192-195
目的总结婴幼儿泪囊炎细菌学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婴幼儿泪囊炎患儿3500例。方法对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500例伴或不伴有泪囊扩张的婴幼儿泪囊炎患儿采用三步法治疗:第一步手压法;第二步单次探通法;第三步综合治疗法。并对随机选择的60例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细菌学特征。主要指标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特征。结果婴幼儿泪囊炎3500例,98.9%患儿年龄在1岁以内,平均(3.7±0.7)个月。一步法治愈280例(8%);两步法治愈3150例(90%);三步法治疗者7例(2%)。除1例年龄偏大患儿经三步法治疗再次泪道阻塞外所有患儿均治愈,未见再次感染患儿。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分析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为前三位。结论婴幼儿泪囊炎4个月龄内最为常见,多数单眼发病,结膜囊细菌种类复杂,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前三位。早期有效的泪道探通联合抗生素滴眼液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探讨X线与CT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临床价值差异。以我院收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依次行X线和CT检查,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及阳性征象检出率。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0~Ⅱ级检出率显著低于CT(P<0.05),2种检查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Ⅲ~Ⅳ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T检查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关节强直及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等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1)。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初期诊断中价值高于X线检查,并可更清晰反映细微结构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改善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随机抽取的四川省德阳市农村地区2所中学的初一学生按学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名学生。对试验组学生进行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同时要求试验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试验前和1年后对2组学生进行龋病、口腔卫生状况检查,并对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年后,与基线相比,试验组的龋均和龋面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的龋均和龋面均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的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OHI-S上升(P<0.05);试验组学生对“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蛀牙”和“甜食致龋”的认识增加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试验组学生每天至少刷牙2次、使用含氟牙膏、拜访牙医的增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和使用含氟牙膏的综合口腔卫生项目对促进农村地区中学生口腔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沙酮维持综合干预治疗对阿片类依赖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美沙酮维持综合干预治疗对阿片类依赖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对35例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阿片类依赖者,在治疗前、治疗满一个月、治疗满两个月做症状自平量表(SCL-90)测评,用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进行计量资料t检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满一月后患者的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其他因子均降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精神病性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满两个月与满一个月比较,强迫症状和抑郁因子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阿片类药物依赖者进行MMT结合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泊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在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逐步由生产力较低的贫营养化向生产力较高的富营养状态变化的一种现象。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其主要出入河流有9条,分别为合肥市境内的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巢湖市境内的柘皋河、双桥河、兆河、白石山河、裕溪河,六安市舒城县境内的杭埠河,其中杭埠河人湖水量最大,约占60%左右。主要环湖河流中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的河流有4条,分别为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巢湖湖区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呈重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则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乳液交联法合成壳聚糖微球并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再将其复合于脱细胞基质的小牛松质骨支架,制备壳聚糖微球/小牛松质骨支架复合缓释体系。方法: 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合成的复合缓释系统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并对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检测。用动态浸泡的方法来检测BMP-2的体外释放特征,通过体外检测复合体系的细胞毒性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壳聚糖发生了交联并成功包载了BMP-2,微球平均直径为5.982 μm,表面光滑,且成功负载于小牛松质骨支架,形成了新型的微球/支架药物缓释体系。缓释数据表明,5 mg微球在体外释放21 d,BMP-2逐渐释放,第21天时浓度仍达到(239.1±20.0) mg/L。体外测试表明,该缓释体系有利于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生长,促进向成骨方向分化。结论: 壳聚糖微球/小牛松质骨支架复合缓释体系实现了BMP 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骨修复部位的持续、缓慢释放,为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