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78年5月至2006年11月收洽的有完整资料的121例单管型及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FTNCSEP)P40波峰监测,评价其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5年,平均2年6个月。96例双管型患者中手术治疗86例,术后观察和随访发现24例痊愈、22例有明显改善、28例有一定改善、12例无明确效果,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PTNCSEP术后有明显改变,尤其是以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手术总有效率为86%;10例双管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随访发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趋势。单管型患者25例,手术治疗16例,术前、术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胛NCSEP无明显变化;未手术治疗的9例,随访时上述指标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损害重且呈进行性加重,精细的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终止神经进行性损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单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损害轻,无须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54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5±1.75)分、术后为(12.98±2.9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疗效评定采用JOA标准评定:优19例,良9例,一般7例,差4例。术后改善率30.4%-85.7%,平均69.2%±7.8%。结论颈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发生二次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对侧髋部再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2月378例老年髋部初次骨折患者的资料,男175例,女203例;年龄60~90岁,平均(75.53±8.04)岁;股骨颈骨折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3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9个月,32例患者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男13例,女19例;年龄72~95岁,平均(81.25±5.94)岁;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对侧髋部再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卧床时间、骨质疏松情况、合并内科疾病情况、术后功能锻炼、治疗的依从性、生活环境(农村/城市)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对于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骨折组与无骨折组的年龄、骨质疏松情况、合并内科疾病情况、术后功能锻炼、医疗依从性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6.793,P=0.001),高龄(OR=4.170,P=0.002),合并内科疾病(OR=3.828,P=0.005),术后功能锻炼(OR=0.297,P=0.005)以及医疗依从性(OR=0.295,P=0.007)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骨折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术后功能锻炼和医疗依从性。术后需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坚持功能锻炼,以预防髋部再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营养状况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PKP的患者143例。测量BMI、上臂围、小腿围、血红蛋白、白蛋白、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分析营养状况对再骨折的影响。结果143例中,47例有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组BMI、上臂围、白蛋白、血红蛋白、MNA-SF评分较无新发骨折组更低(P<0.05或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0.93,P=0.01),MNA-SF评分(OR=0.65,P=0.003)与再骨折的发生显著相关。ROC预测曲线显示白蛋白和MNA-SF预测再骨折发生的灵敏度分别是62.4%和73.0%,特异度分别是72.1%和67.2%。结论PKP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术后再骨折发生率较高。白蛋白和MNA-SF评分与PKP术后再骨折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接受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的34例患者为ETC模式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70~86岁,平均(74.88±4.38)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13例,Ⅳ型11例,V型1例。采用传统创伤骨科治疗模式治疗的72例患者为传统模式组,男35例,女37例;年龄70~85岁,平均(74.46±3.63)岁;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Ⅲ型25例,Ⅳ型25例,V型1例。所有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1年死亡例数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ETC模式组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9±1.51)个月;传统模式组随访12~16个月,平均(12.93±1.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8,P=0.174);ETC模式组死亡2例,传统模式组死亡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318);ETC模式组住院期间3例出现并发症,传统模式组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2,P=0.010);ETC模式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分别为(2.03±0.67)d、(15.41±2.87)d、(3.62±0.74)d,传统模式组分别为(4.17±1.59)d、(20.11±4.24)d、(5.35±1.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C模式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2.32±4.56)与传统模式组(79.24±5.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3,P=0.006)。结论 :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新兴诊疗模式,可缩短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改良漏斗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郭剑  陈中  李永欢  张斌  李永甫  韩明远 《中国骨伤》2012,25(12):992-996
目的:分析改良漏斗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并联合改良椎弓根漏斗伤椎内植入自体髂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严重压缩性骨折9例、爆裂性骨折26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1~66岁,平均34.6岁。术后通过X线片动态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CT评估植骨效果并最终测定植骨区CT值;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疼痛按照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7个月,平均19.7个月。无神经损伤加重,术前11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者有至少1级的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伤椎内植骨填充良好,6个月内全部融合,植骨区无贯通式腔隙。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0.17±8.26)%恢复至术后(90.79±4.8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取除后6个月)为(90.34±4.03)%;Cobb角由术前(28.70±6.24)°恢复到术后(7.26±3.79)°,末次随访时为(7.34±4.05)°。末次随访伤椎植骨区平均CT值均明显高于邻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1.06分。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复位并联合改良漏斗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简便、安全且经济,伤椎空腔内植骨效果良好,可有效防止伤椎高度再丢失和进行性后凸畸形,最大程度地保留脊柱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脊髓纵裂128例影像学表现与神经症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甫  兰宾尚  同高峰  张纯  樊李瀛 《医学争鸣》2007,28(18):1696-1698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DM)影像学与临床神经症状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75-05/2007-01收治的128例DM患者对其影像学特征、临床神经症状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双管型98例,影像学表现为脊髓纵裂不对称、有间隔、位于胸腰段及腰段、合并脊髓水囊肿大,出现临床神经功能症状重;单管型30例,影像学表现为脊髓纵裂对称性分布、无间隔或稍有纤维性间隔、位于颈段及颈胸段、合并脊髓水囊肿小,出现临床神经功能症状轻,两者均与病变部位脊髓纵裂长度无明显关系.结论:DM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神经症状关系密切,治疗应根据DM分型、影像学特征和神经症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外科动物手术学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发展重要的基础和支撑条件,本文总结了一系列外科动物手术教学改革措施及实习考核办法,旨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其临床外科实践能力,以促进外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ExtremiFix空心双头加压螺钉(ExtremiFix cannulated screw system)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3月,对14例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Ⅲ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成人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ExtremiFix非埋头型空心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辅以铰链膝支具外固定并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经X线片检查证实骨折良好复位,随访6~21个月,平均1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且骨折未移位。膝关节自主活动良好,无关节松弛。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93.8~98.1分,平均96.2分,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无螺钉松动。结论关节镜下复位、ExtremiFix空心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Meyers-McKeeverⅡ、Ⅲ型成人髁间隆突骨折具有微创、螺钉双向加压作用能使骨折早期可靠固定且不占用关节空间等优势,更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为临床提供了另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