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病儿,女,4岁。因左下肢发凉、怕冷、酸痛、间歇性跛行30天。持续性疼痛,夜间加剧10天于1991年11月19日而住院。查体:T37℃,BP14/8 kPa,心肺未见异常。跛行步态,左小腿以下,皮肤苍白,左足(足母)趾和第二趾末端呈紫红色。左小肢未触及条索状物,小腿以下皮肤明显发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超声多普勒检直;左侧胫后动脉狭窄,足背动脉闭塞。血常规:Hb120g/L,WBC6.5×10~9/L,N0.54,L0.46,血小板140×10~9/L。血沉4 mm/h。诊断:小儿Buerger氏病给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患儿李某,男,4岁。住院号2186。因阵发性腹痛半年,剧痛1月,发现腹部包块1周于1989年5月16日入院。半年前无任何诱因常有阵发性脐周疼痛,家人抚摸后缓解。近一个月来疼痛加重,发作频繁,伴有呕吐(胃内容物)。1周前抚摸腹部时,发现右上腹部有一包块如鸡蛋大小,无明显压痛。起病后大便每日1~2次,无脓血及粘液,有时便秘,每隔2~3天才排便1次。曾用过驱虫药,排出蛔虫数条,但腹痛仍不缓解而来我院就诊。查体:T:36.4℃,P:98次,R:24次。一般状况尚好,营养中等,皮肤巩膜及表浅淋巴结均无异常。头颈部无异常发现。胸廓对称,心音有力,律齐、心率98次/分,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腹部中度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上腹可触及5×8cm大小包块、活动,表面光滑,质中,边界不清,压痛不明显。肝于剑突下2cm,边钝,质中,无压痛及叩击痛。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敬朝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56-2457
目的通过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水平,探讨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免法测量椎间盘退变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椎间盘组织中IL-1、IL-8及TNF-α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IL-1、IL-8及TNF-α含量分别为(71.35±11.23)μg/L、(7.33±2.45)μg/L、(6.54±2.67)μg/L;对照组分别为(28.58±12.25)μg/L、(2.35±1.15)μg/L、(3.33±1.45)μg/L。观察组IL-1、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椎问盘组织中细胞因子IL-1、IL-8及TNF—α水平与椎间盘退变有关,可能是导致椎间盘组织退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5 6岁。腰腿痛 1年。CT检查 :腰5椎体上缘至骶1椎体中段水平椎体后缘一弧形软组织肿块 (图 1) ,后突出最大径 9mm ,CT值± 5 6HU ,压迫硬膜囊变形 (图 2 )。椎管内有效矢状径最小为 6mm ,在腰5~骶1椎间隙水平 ,该肿块与椎间盘分界不清 ,增强检查椎管内肿块轻度强化 ,CT值达 76HU。CT诊断 :腰5~骶1椎管内肿瘤。图 1 腰5 椎体后缘软组织肿块 图 2 椎管内肿块后缘压迫硬膜囊变形 图 3 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作者单位 :2 50 1 0 1济南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CT室 (刘禄明 ) ,病理科 (窦传明 ) ;铁道部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晚期腕关节结核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接受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4例晚期腕关节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 11例,女 3例;年龄7~85岁,平均(41.0±18.5)岁。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腕关节周围病灶,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骨,桡骨及掌骨上放置微型钛板行内固定,同时切除尺骨远端1cm。所有患者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对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分析,采用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表(评分标准:9~10分为优,7~8分为良,5~6分为一般,<5分为差)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表;0分表示上肢功能正常,100分表示上肢功能极度受限)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0±2.1)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血红细胞沉降率由(28.0±23.5)mm/1h降低至(6.1±2.1)mm/1h,恢复时间为2~6个月,平均(3.5±1.3)个月;C反应蛋白由(27.0±35.1)mg/L降低至(3.4±1.3)mg/L,恢复时间为2~5个月,平均(2.4±1.2)个月。14例患者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值术前为3~6分,平均(4.6±0.8)分,术后提高至7~10分,平均(8.5±0.9)分;由术前均评价为差,提高至术后评价为优者7例,评价为良者7例。14例患者DASH评分值术前为65~70分,平均(68.0±1.9)分,治疗后提高至26~35 分,平均(30.0±2.8)分。术后随访时所有患者腕关节内固定位置良好,关节无肿胀及疼痛,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晚期腕关节结核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肺结核合并不典型脊柱结核临床较为少见,有时容易与肺癌骨转移相混淆,诊断较为困难,本院收治1例肺结核并胸腰椎及骶髂结核患者,患者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基本不支持结核的诊断,术后病灶病理学检查符合结核。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 病历介绍患儿,女,11/2岁。骶尾部包块逐渐肿大,伴高热、消瘦、排便困难36天。1990年4月10日入院。36天前不慎摔伤骶尾部,局部疼痛,逐渐肿大一包块,伴高烧,食欲差。在当地医院以“骶尾部感染”,给予青霉素、链霉素注射,效果差。查体:骶尾部可见4.5×4cm大小的红、肿、热、痛包块,边缘不清,质地中间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朝 《中国医药》2010,5(10):926-927
目的 评价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腰椎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椎体间或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随访6~24个月,临床优良率90.8%,6~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 本组采用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复位率、融合率高,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改良式极外侧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其突出物位置异常 ,手术治疗独具特点。我院自 1993年 6月自行设计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改良术式 ,临床应用 2 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11例。年龄 31~ 6 7岁 ,平均 49岁。病程 2个月~ 11年 ,平均 1年 3个月。 16例有明显外伤史。突出部位 :L3/ 43例 ,其中表现为L3神经根受累 1例 ,L3合并L4神经根受累 1例 ,L3合并L5神经根受累 1例。L4/ 5 16例 ,其中表现L4神经根受累 6例 ,L4合并L5神经受累 7例 ,L4合并S1神经根受累 3例。L5 /S17例 ,其中表现L5…  相似文献   
10.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s)是一组临床上罕见的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肌肉、骨骼等间叶组织、处于未分化阶段的具有多潜能分化能力的小细胞肿瘤。根据生长部位不同,分为中央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entral PNETs,c PNETs)和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NETs,p PNETs)。p 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