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anorectalpain,FAP)是一组发生在肛门和(或)直肠的非器质性多发病,以疼痛或坠胀不适为主,可伴里急后重、便意频数等,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FAP病因病机不明,临床无特定的治疗措施,只能进行探索性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小儿顽固性皮疹是皮肤呈多形性的丘疹、疱疹,此起彼伏,瘙痒不断或瘙痒交作,或滋水流溢为主证的一类疾病.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多见于春末夏秋时节.本病不外风热邪气淫于肌表,湿热蕴蒸肌腠,或湿热火毒干及血分而成.但因其出疹部位,或疹子形态分布各具特点,所以其证又各有名称,如"浸淫疮""旋耳风""肾囊风""粟疮""癞风""血风"等.  相似文献   
3.
观察王静安"清凉丹胶囊"对小儿外感高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儿100例采用"清凉丹胶囊"口服,观察综合疗效。结果:体温恢复正常需要时间为(21.42±6.75)h,总有效率为91%。结论:王静安"清凉丹胶囊"对小儿外感高热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王静安,临证60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儿科内外合治的学术观点,并总结出几种简便易行,效果突出的外治方法。通过内治和外治的相互结合,发挥其协同的作用,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近年来应用王老传授的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仅举数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静安为吾等老师.随老师学习临症,多年来,深感师之所以成为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独具特色的一代名医,是由于具有严谨的治学思想和宝贵的治学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王静安荷叶茅仙汤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儿39例采用荷叶茅仙汤口服,观察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7.4%。结论:王静安荷叶茅仙汤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王静安,幼年家境贫寒,一生坎坷,习医后医事沉烦,劳累复加,几年前两次患脑溢血都奇迹般的康复,现已84岁高龄,但仍鹤发童颜,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至今仍活跃于医坛.其养生学术思想应予认真思考、研究.主要从6个方面对王老的"养生"学术思想进行探析. 1 审时度势道法自然 "平常心,不刻意追求,一切顺其自然,以不养为养."大师以药王孙思邈为致尊之师,习医问道,修性养生,普度苍生.王老融会古今各家理论与经验,医术博大精深,拯危济困,活人无数,而备受群众爱戴,执医之余,劳累之时,曾将医家道家名山鹤鸣山、青城山、药王山作为修生养息,恢复精力之地,多处刻碑留字,以示后人.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王静安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于众科中尤精儿科,誉“王小儿”之美称,临证注重“外治”,疗效卓著。吾等随师临证多年,亲见老师用外治法辨证施治,治疗多种小儿常见病、疑难病,取效速捷。现国家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进行立题研究,足见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宝贵。故根据王老临证实践经验及其相关论著,将其独特的小儿外治学术思想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据国内一项对24000名4~16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为10%~15%.下面就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概念、表现形式、危害性、发生原因及防治要点等作简略探析.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岁,2006年4月7日就诊.发热1 周,并行走困难5 d.1周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39.4℃),在省级某医院输液后热稍退,体温38~39℃.5 d前患儿行走时诉腿软无力,逐渐行走困难,终致不能行走.现症见:患儿不愿行走,强迫时则蹲地不行,若家长扶助前行,患儿迈步困难,无扶助则不能站立.否认患病期间有下肢疼痛史.夜晚烦躁易惊醒,入夜汗多;手脚散在红疹,并瘙痒;纳差;大便前干后稀,小便稠.唇红,舌红苔白微腻,指纹青.体温38.2℃ ,心率115 n·min-1(n=次), 呼吸25 n·min-1.下肢痛、温觉正常,肌力2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