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覆膜支架治疗椎动脉巨大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3 8岁 ,因左颈乳突后部波动性包块 1个月而入院。患者 1个月前被锐器刺伤左颈部 ,当地医院给予分层缝合加压包扎治疗。 10余天前患者自觉左颈部肿胀疼痛 ,出现包块 ,且逐渐增大 ,到我院就诊。入院查体 :左颈乳突后部可见直径约 4 0 0mm搏动性包块 ,穿刺可见鲜红色血液。血管造影 :左椎动脉直径 3 9mm ,血流通畅。在颈 1 2(C1 2 )椎间隙后外侧可见一直径约 0 5mm破裂口 ,向后外侧软组织间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直径约 3 5 0mm ,血流随心脏搏动如吹气球样喷入动脉瘤 ,并行成涡流。右椎动脉造影显示该侧动脉纤细、迂曲 ,直…  相似文献   
2.
后颅窝硬脑膜动静脉瘘(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7例后颅窝硬脑膜动静脉瘘,并对其病因、血供、临床特征、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内栓塞进行讨论。本组资料提示,头痛和颅内杂音是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侧窦闭塞与病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出血的常见病因,经典的手术夹闭瘤颈和介入栓塞动脉瘤腔成为主要的治疗策略,如何评价二者的关系和地位,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外科讨论的重点。本文就我科近日手术央闭和介入栓塞联合治疗1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情况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办的2006北京市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进行讨论,与会的各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肾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RAVF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8例不适宜做外科治疗的RAVF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外伤性损伤4例,医源性损伤4例。6例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钢丝圈栓塞术,2例行被覆膜支架置入患侧肾动脉内封闭瘘口。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肾内型动静脉瘘4例,累及肾动脉段-亚段级分支;主干(肾外)型动静脉瘘4例。治疗均获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血管造影显示瘘口被封闭。轻微并发症1例。医源性RAVFs患者术后失血症状迅速改善,肉眼血尿消失;4例术前存在心脏负荷过度症状患者,闭塞动静脉瘘后症状迅速改善,血管杂音消失。术后肾功能测定均属正常范围,其中2例肾动脉被覆膜支架置入患者,同位素肾扫描显示患侧肾脏形态、功能正常。术后随访10~42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0,18个月死于与RAVFs无关的疾病。6例仍然生存,一般情况良好,未再针对RAVFs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结论 介入技术,包括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栓塞术和被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型RAVFs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而颈动脉支架及其脑保护装置是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益材料。通过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支架和脑保护装置的特点、特性、应用方法和并发症预防.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成形治疗的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6.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经血管内选择性溶栓治疗 49例 8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以评估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 ,31例经股动脉插管 ,全脑血管造影确认脑梗死 ,再选择性将导管插入患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并注入尿激酶 5 0~ 75万单位行接触性和区域性溶栓治疗。对照组 18例行常规治疗。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 71% ,有效率为 83%。 2 3例颈内动脉系和 4例椎基动脉系梗死在溶栓后 2周内神经损害体征明显改善 ,2例死亡。溶栓组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 (MESSS)评分改善 (2 1.6± 13.6 )分 ;对照组改善 (5 .9± 5 .3)分。溶栓组发病时间越短其疗效越好。结论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7.
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外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3例颈外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3例颈外动脉海棉窦瘘均经股动脉入路栓塞,采用微螺旋圈和聚乙烯醇颗粒将瘘口闭塞。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随访1个月至1年病情无复发。结论:颅内无血管杂音是其重要体征。将微导管置入瘘口是栓塞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颈动脉损伤病人进行皿管内治疗,其中颅外段颈动脉损伤4例、颅内段颈内动脉(ICA)损伤7例,均采用覆膜支架封闭颈动脉破裂口,1例覆膜支架置入后发生移位而改为经静脉途径应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DSA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破裂出血4例,创伤件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或)假性动脉瘤7例,成功10例,ICA均保留通畅;1例改为弹簧圈柃塞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14个月,临床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损伤是创伤小、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于无法耐受ICA闭塞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的GOS评分作为预后良好(4—5级),差(1—3级),分别评价了年龄、性别、治疗手段、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侧别、大小、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GOS评分预后良好49例,差1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会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会提高其疗效。手术和介入的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改革正在积极的论证和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