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住院医师的工作是医院科室管理和临床治疗的衔接,是提升科室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整形外科总住院医师不仅要完成日常临床治疗工作和辅助科室管理,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手术技能。笔者就如何做好整形外科总住院医师的经验和体会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额部无可供扩张的皮肤时,全鼻瘢痕畸形修复的方法.方法 借用全鼻再造术的原则,采用扩张后前臂任意型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烧伤后全鼻瘢痕畸形.扩张器均置在前臂屈侧,置入扩张器切口可根据转移时选择蒂部的不同,选择在近侧、远侧或侧方.扩张完成后,扩大鼻孔、矫正外翻鼻翼,将鼻作为一个解剖单元松解,据面部轮廓大小设计修复鼻的大小.可将鼻背瘢痕及扩张皮瓣包膜作为衬垫鼻背的材料.供区直接拉拢缝合,3周后断蒂.结果 15例,近端蒂3例,远端蒂11例,侧方蒂1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外观佳.远端蒂组为逆行皮瓣,但血运可靠,与近端蒂组及侧方蒂组比较,具有供区缝合容易、制动体位舒适、皮瓣蒂长、活动度大,可提供较多组织修复缺损等优点.结论 额部无可供扩张皮肤时,应用前臂任意型皮瓣扩张后行全鼻瘢痕畸形修复术,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除耳部瘢痕疙瘩的手术方法和及时放疗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对134例耳部瘢痕疙瘩病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特别对较大的瘢痕疙瘩采用了瘢痕疙瘩核心切除,保留部分瘢痕皮肤形成组织瓣的方法修复缺损,术后及时放疗5天,采用4~6Mev电子线照射,每次3~4Gy,总剂量15~20Gy。结果:96.27%的效果满意,3.73%部分残留及复发。结论:切除瘢痕疙瘩核心,用部分保留瘢痕皮肤形成组织瓣的修复方法,术后外观满意,及时放疗可以预防或减少复发,方法简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器外露和置入部位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起搏器外露,则先行分泌物培养加药敏;置入处感染但无起搏器外露,则术中取分泌物并行培养加药敏实验。术中自原切口切开皮肤,清除感染外露处坏死的皮肤,并将起搏器取出,浸泡在碘伏溶液中。同时,清除导线周围及起搏器腔隙中感染的肉芽组织及增生的纤维组织,用双氧水、碘伏、甲硝唑反复冲洗腔隙后,重新消毒。在原切口下,顺胸大肌的肌纤维走形方向,将肌纤维分开,在胸大肌下、胸小肌上形成足够容纳起搏器的新腔隙,重新置入起搏器,在新腔隙及原腔隙内各放置二根引流管,术后敏感抗生素持续滴注引流7~10天。结果本组23例,经上述处理,19例伤口愈合。4例未愈,经再次处理,伤口愈合。12例3~6个月后复诊无感染及起搏器再次外露。结论起搏器外露和置入处感染,经彻底清创,重新置入胸大肌下及术后敏感抗生素滴注引流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乳房区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乳房区瘢痕挛缩患者14例,全部患者Ⅰ期均行同侧背阔肌下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Ⅱ期部分切除并松解乳房区瘢痕,应用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覆盖遗留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4例患者中,乳房区瘢痕挛缩均得到充分松解修复,术后切口Ⅰ期愈合,肌皮瓣未发生血运障碍,因用于修复的组织量充足,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外形效果。结论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是治疗乳房区瘢痕挛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张Ⅰ期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治疗、预防及致病原因。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5月扩张Ⅰ期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22人28枚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病例中,通过将感染严重程度分级,针对轻、中、重度感染,分别采取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扩张皮瓣表面外敷蒲公英等非手术治疗;放置引流管持续滴注引流;及时行扩张Ⅱ期手术等个性化治疗方法,19人25枚轻、中度扩张器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Ⅱ期手术顺利,效果满意。3人3枚重度感染病例,及时进行扩张Ⅱ期手术,虽疗效欠佳,但结果仍可接受,避免更大损失。结论:扩张器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较多,重在预防,发生后需及时处理,否则后果严重。通过密切观察,结合非手术方法,采取针对性治疗,感染并发症能得到有效控制,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单位1988-2011年收治颈前区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66例.采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患者颈部瘢痕,包括岛状皮瓣55例(其中9例行预扩张)、非岛状皮瓣11例(其中1例行预扩张).术中先切除、松解患者颈部瘢痕,在锁骨上、下及前胸区设计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其轴心血管为颈横动脉在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交界处穿出的皮动脉.皮瓣后界达斜方肌前缘,外侧界达三角肌中段,内侧界达胸骨中线,下界达乳头下3.0 ~4.0 cm处.术中先切开皮瓣外、下、内缘,锐性分离达锁骨平面后改为钝性剥离,分离到蒂部后,分离深度以皮瓣旋转后可无张力覆盖创面为度.其中预扩张的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非预扩张皮瓣供区植皮封闭.结果 本组患者中64例术后皮瓣成活良好;2例术后皮瓣下血肿致尖端部分坏死,经补充植皮后治愈;供区均愈合.所有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匹配良好;皮瓣感觉功能术后初期恢复为胸部感觉,6个月后完全恢复为颈部感觉.结论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血供恒定,解剖操作相对简便,皮瓣色泽、质地与颈部相近,是修复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埋线重睑术的手术方法.方法: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设计重睑宽度,一般6~8mm,设计内、中、外三点.外侧点位于外眦内侧约5mm,以外侧点为中心设计长约5mm,位于重睑线上的切口线.切开皮肤,去除眼轮匝肌,打开眶隔,去除眶隔脂肪,彻底止血后,按切开重睑的方法,用6-0美容线带提上睑肌腱膜将伤口缝合,内中二点行埋线重睑.结果:本组56例,术中取出适量眶隔脂肪,组织量类似切开重睑.上睑臃肿明显减轻,外侧小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上睑不松弛,但臃肿者,小切口埋线重睑是一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面部良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面部良性肿瘤的面积,采用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在胸三角皮瓣下靠近肩部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扩张完成后,先将面部良性肿瘤部分或全部切除,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皮瓣应大于缺损面积10%~15%,蒂部可制成管状或应用良性肿瘤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形成铰链而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结果 20例患者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面部良性肿瘤切除后创面,效果均满意.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较大面积面部良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额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按逆行设计原则,在患者上臂内侧无瘢痕,且肩关节、颈部活动无受限的情况下,在上臂外侧做切口,置入扩张囊;超量注水后,允分考虑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大小及扩张皮瓣回缩等问题,先行拟转移皮瓣延迟术。术后7d行额部瘢痕切除,皮瓣带蒂转移术。于3周后行皮瓣断蒂、舒平修复额部瘢痕切除后的剩余创面。结果本组共7例患者,均采用扩张后上臂内侧皮瓣带蒂转移术。术后皮瓣无血运障碍,效果良好。结论扩张后上臂内侧皮瓣是修复额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