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2013年腰背痛及骶髂关节炎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3例患者中,男147例,女44例,其中脊柱关节炎141例,骶髂关节炎退行性病变14例,致密性骨炎14例,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9例,代谢性骨病7例,肿瘤性疾病4例,掌趾脓疱性关节炎1例,骶髂关节感染1例。脊柱关节炎患者 HLA - B27阳性率84.5%。脊柱关节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轻中度升高,骶髂关节感染和肿瘤性疾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升高明显。脊柱关节炎患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 X 线、CT 示骶髂关节骨侵蚀破坏或磁共振成像显示为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结论:非脊柱关节炎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并不少见,应提高警惕,防止误诊,尤其是 HLA - B27阴性者。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发现,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没有特效药物,多数慢性患者约20年后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1].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发现,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没有特效药物,多数慢性患者约20年后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HCV细胞培养系统不够完善,产生的病毒滴度较低;普通的小动物都不易感,天然宿主只有人和黑猩猩:  相似文献   
4.
<正>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该病以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害为特点[1],主要以负重的膝关节最易受累。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采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2例骨关节炎患者选自我院风湿免疫科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 BMD)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为开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及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韩国产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EXA-3000)对晋城地区1400例21~55岁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左侧前臂骨密度测定,进行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BMD值测定,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骨质疏松的骨量诊断以骨量峰值的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建立,均数的计算采用三次方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均数±标准差( xˉ±s)的形式表示。40岁以前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各年龄段B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后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开始下降,且50岁以后下降明显( P<0.05)。男、女性前臂骨的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1~45岁年龄段。男、女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骨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5682±0.0647)g/cm2、(0.4209±0.0689)g/cm2。结论建立了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男、女性前臂骨的骨量峰值和标准差,为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并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未分化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UA)的抗CCP检测情况及发展规律。方法分析162例UA患者抗CCP检测情况及3年随访结果。结果①首诊检测抗CCP抗体阳性率为4.3%;②病程中双手近端指间及足腕关节疼痛最多见;③3年随访结果:42例仍为UA,58例症状消失;另外62例转归为类风湿关节炎(RA)、骨性关节炎(OA)、强直性脊柱炎(A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④3年内抗CCP检测阳性率上升明显,3年后上升为14.8%;⑤3年中抗CCP抗体阳性患者全部确诊RA,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52.2%。结论 UA是一组常见的关节炎,部分患者可进展为RA、OA、AS及SLE等其他疾病。对UA患者应定期进行抗CCP抗体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2013年腰背痛及骶髂关节炎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3例患者中,男147例,女66例,其中脊柱关节炎161例,骶髂关节炎退行性病变16例,致密性骨炎14例,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9例,代谢性骨病7例,肿瘤性疾病4例,掌趾脓疱性关节炎1例,骶髂关节感染1例。脊柱关节炎患者HLA-B27阳性率84.5%。脊柱关节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轻中度升高,骶髂关节感染和肿瘤性疾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脊柱关节炎患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X线、CT示骶髂关节骨侵蚀破坏或磁共振成像显示为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结论:非脊柱关节炎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并不少见,应提高警惕,防止误诊,尤其是HLA-B27阴性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15mg/周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来氟米特10mg/d口服。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医生评价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18例,占47.4‰对照组不良反应13例,占34.2%,联合组消化道受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但在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方面不良反应突出,需加强患者的随诊和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9.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及时合理地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是改善RA预后的关键[1]。来氟米特作为一种常用的DMARD,已广泛用于RA的治疗,但单药治疗疗效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毒性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RA的免疫发病及炎症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TNF-α拮抗剂可减轻炎症及关节破坏[2]。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发现,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没有特效药物,多数慢性患者约20年后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