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附加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2009年8月,将24例新鲜胸腰段脊椎Gertzbein A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椎板植骨融合术(A组)及采用附加经伤椎固定椎体内植骨、减压复位、椎板植骨融合术(B组)。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对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比较测量手术前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结果两组安全完成手术,切口Ⅰ期愈合。随访14~4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A、B组Cobb’s角分别矫正至4.2°和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恢复至85.4%和86.8%;平均椎管占位率分别为4.8%和4.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Cobb’s角为5.5°,B组为3.9°;椎体前缘高度A组为恢复至73.3%,B组为恢复至86.1%;平均椎管占位率A组为5.1%,B组为4.4%。末次随访时A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在末次随访时后凸角丢失>10°,1例内固定失败。结论经伤椎置钉能有效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内植骨可有效维持复位,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新方法,减少术后发生皮肤坏死.[方法]采用小切口加可吸收线(1-0普迪斯)在跟腱近侧断端行Bunnell缝合、远端行腱皮缝合,治疗39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结果]39例中3例发生少许皮肤坏死,其中2例换药后愈合,1例经清创缝合后愈合.随访35例,时间10~36个月,平均时间23个月,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 (82.9%),良4例(11.4%),优良率达94.3%.[结论]小切口加可吸收线在跟腱近端断端行Bunnell缝合,远端腱皮缝合,对合可靠,创伤小,对皮肤血供影响小,发生皮肤坏死的可能性小,再断裂及感染机会少,功能恢复快,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畸形固定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畸形固定期病人行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其中5例曾于挛缩期行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于畸形期曾行肌腱延长术。结果:经6个月~10a随访,19例中,优9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3.7%。结论:屈肌起点滑移术适用于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治疗,手术损伤较轻,术后可保留各指的独立运动,且对手指屈曲力量的影响最轻。  相似文献   
4.
掌腱膜挛缩症术后皮肤坏死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掌腱膜挛缩病人掌腱膜切除术后皮肤坏夕E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采用挛缩掌腱膜松解切除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38例64只手,其中采用齿状切L1者18例26只手,采用直切口加“Z”字改形切口者20例38只手。结果:经1~5年(平均1年7个月)随访,61只手完全恢复伸直功能,1指轻度伸指障碍,4指的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轻度伸直障碍。采用内状切口术后发生皮肤坏死者9/26只手,采用直切口加“Z”字改形切口未再发生1例皮肤坏死。结论:掌腱膜挛铺症术后皮肤坏死的主要原网与皮肤血运有关,而皮肤血运障碍主要与手术切口的设计有关。在掌腱膜挛缩和粘连严匝的部位按长轴作直切口可以防止创缘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5.
背景:生长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外周组织如软骨、骨及脂肪组织等,对骨折应有促愈合作用。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兔桡骨小段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1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前臂骨缺损模型,所有模型兔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连续14d;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治疗组骨痂生长及细胞形态分化与钙质沉着均比对照组快;血糖治疗期间略升高,治疗结束后迅速恢复正常。说明重组人生长激素有促进骨痂生长、加快骨折愈合作用,表明该药可用于骨折及小范围骨缺损的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手指末梢离断伤原位缝合加压打包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9月,对33例手指末梢离断伤患者,采用清创后原位缝合离断组织或同侧腕部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加压打包,12~14d拆除缝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指末梢均一期愈合,一例腕部游离皮片移植出现小部分边缘坏死,换药后愈合。经随访3~12个月,手指外观及两点辨别觉恢复良好,无二期残端修整,无指甲畸形。结论手指末梢离断伤清创原位缝合加压打包是治疗末梢离断伤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恐怖三联征"进行术前评估并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13例"恐怖三联征"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6~46岁,平均32岁。损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型6例,型5例,型2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型4例,型6例,型3例。肘关节侧方稳定级5例,级5例,级3例。将每项对应相加得出术前评分,预估手术效果,分值越高,效果越差。手术按照McKee等治疗"恐怖三联征"的手术规范进行。术后根据手术情况采用早期或延期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按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10个月骨折达临床愈合,平均8.3个月。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度80°~137°,平均111.5°;旋转度90°~150°,平均120°。按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优4例,良3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53.8%。1例术中行桡骨小头置换,3例术后6~8个月出现异位骨化,未影响功能;1例术后24个月出现严重肘关节疼痛,在院外行关节置换。1例桡骨小头置换术后28个月X线片示桡骨小头半脱位,功能尚满意,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恐怖三联征"术前评分可以粗略预测手术效果;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恢复骨性解剖结构,仔细修复关节周围软组织;术后尽早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比较双侧与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PKP,其中单侧入路16例,双侧入路1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10.0 min、55.3±12.6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0,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骨水泥侧漏至椎体两侧、椎间盘、椎管、椎体周围静脉丛,未出现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瘫痪等临床并发症。术后6个月,单侧入路组脊柱后凸Cobb角为4.8±0.5°、显著小于双侧组8.3±0.8°(t=-14.840,P<0.001),且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VAS评分分别为2.2±0.3分、2.4±0.3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886,P=0.069),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ADL评分分别为87.6±2.7分、88.0±3.8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343,P=0.734)。术后6个月,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17.6±1.5 mm、8.0±1.7 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6,P=0.486)。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等优点;双侧入路在维持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更有优势,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操作过程简单,手术费用少。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在我国占骨肿瘤的10%~15%,高于欧美国家5%~8%的比例.GCT常采用1941年Jaffe的病理分级:I级(良性)、II级(潜在恶性)、III级(恶性)分类.在WHO骨肿瘤分类中,将GCT描述为"一种侵袭性的潜在恶性病变"[1].GCT的治疗目标即去除肿瘤病灶,控制肿瘤复发和修复或重建骨缺损,维护骨骼功能.手术是公认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治疗.肿瘤病灶刮除加植骨术是传统术式,操作简单且术后功能恢复好,但肿瘤复发率较高[2-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