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HIV核心抗原p24原核系统的高效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HIVp2 4抗原基因进行克隆和高效表达、纯化并鉴定其活性。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HIV-1全基因质粒 (B2N)中扩增p2 4抗原基因 ,并克隆入T载体中。通过酶切消化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RSET上 ,用此连接产物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经IPTG诱导 ,表达p2 4抗原。利用固定化金属离子 (Ni2 )配体亲和层析技术从表达蛋白中纯化目的蛋白。并运用双酶切技术、SDS-PAGE电泳、WesternBlot(WB)及ELISA法分别对插入基因片段的正确性、表达产物的活性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 PCR产物约为 6 90bp ,与预期p2 4抗原全基因片段大小一致。重组质粒T-p2 4和pRSET-p2 4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 ,其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均为 6 90bp。将纯化前与纯化后的蛋白作SDS PAGE电泳 ,均可见一条约 2 4× 10 3的外源基因表达带 ,与计算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经WB和ELISA试验 ,证明基因工程表达的p2 4抗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HIVp2 4表达载体pRSET-p2 4 ,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 ,其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活性  相似文献   
2.
用RACE技术对一株肠道病毒3''端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3′RACE技术对一株本室分离肠道病毒基因组3′末端进行扩增,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提取病毒总RNA,以锚定oligdT(17)引物进行逆转录,用特异引物及锚定引物进行3′RACE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获得了该病毒的3′端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肠道病毒的核苷酸序列与肠道病毒76、89、90、91型的同源性最高为90%左右,而与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的同源性均小于80%;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与肠道病毒76、89、90、91型均在90%以上。结论 用RACE技术对肠道病毒3′端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证明该病毒属新型肠道病毒类,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胃部胃肠间质瘤患者给予3D腹腔镜手术以及开腹手术进行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10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上所采取的切除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4例。腹腔镜组采取3D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采取开腹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相关指标均优于开腹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胃肠间质瘤患者行3D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更加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不同滚压参数下,滚压载荷生物反应器对BMSCs-琼脂糖复合体中兔B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2.5月龄新西兰兔BMSCs,培养至第3代后与低熔点琼脂糖复合成凝胶块,并在自制模具中形成直径4 mm、高4 mm的圆柱形BMSCs-琼脂糖复合体。将样本分别在0.4 Hz、3 h/d基本参数下比较压缩量10%、20%、30%(分别为A1、A2、A3组),以及0.4 Hz、20%压缩量基本参数下比较20 min、3 h、12 h滚压时间(分别为B1、B2、B3组)对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在培养24 h及7、14、21 d时取各组标本进行死活细胞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检测及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死活细胞检测:14、21 d时,A1、A2组活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A3组,B1、B2组活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各实验组7、14、21 d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1 d时,A1、A2组Ⅱ型胶原、Aggrecan mRNA表达均高于A3组,B1、B2组均高于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A1、A2组间及B1、B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G含量检测:14、21 d时,A1、A2组GA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3组,B1、B2组GAG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A1、A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27)。组织学观察:21 d时,A2组和B2组出现明显蓝染,可见软骨陷窝样结构;而A1、A3组和B1、B3组蓝染效果较差,分布稀少。结论滚压载荷生物反应器在0.4 Hz、20%压缩量、3 h滚压时间参数下,能更有效地促进BMSCs-琼脂糖复合体中兔B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5.
强制性使用疗法在慢性失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大部分言语自发性恢复发生在脑卒中后最初几个星期内[1],到第一年底即完全结束,这一观点现在已遭到怀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强制性使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CIT)对慢性失语症患者进行训练,研究取得的进展可能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和正确地认识慢性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因为一些慢性失语症患者在经过了短期强化训练或长期训练后其结局明显不同。本文试就CIT在慢性失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HIV多抗原位点串联基因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原核表达载体系统中对HIV—1/2型外壳蛋白多个抗原位点串联基因进行表达、纯化并鉴定其活性。方法人工合成含HIVgp41的2个抗原位点、gp120的3个群的各3个抗原位点及gp36的2个抗原位点的串联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SETB-env,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利用固化金属离子配体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表达蛋白.利用逐渐降低尿素浓度透析法使目的蛋白复性。用免疫印迹和ELISA法分别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目的基因在BL21中有较高表达率,纯化后表达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见一条约32KD的蛋白带.与设计分子量相符。免疫印迹、ELISA试验显示该表达蛋白可与HIV患者血清较好结合.而与其它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由HIV外膜蛋白多个抗原位点串联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pRSETB-env,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经一步纯化后纯度较高.并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细骨碳除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比较三种吸附材料(竹碳、骨碳、活性碳)的超细颗粒对饮水中氟离子的吸附能力,pH值、聚合氯化铝对除氟效果的影响以及在自来水中的除氟效果。结果:骨碳与其他几种吸附材料相比具有较好的除氟效果,骨碳和混凝剂联合除氟效果比骨碳单独除氟效果要好,但达不到两者之和,在自来水中的除氟效果比在蒸馏水中要好且时间短。结论:骨碳超细粉有一定的除氟效果,但达到吸附饱和大约需9 0 min,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9.
克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强烈的南北向挤压和古近系上部致密膏盐岩盖层同时作用使深部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为准确评价优质储层,提出了用测井曲线预测优质储层发育的方法。有效应力增大使岩石颗粒之间的胶结物产生塑性变形,强烈的压实作用使孔隙空间减小,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小;有效应力系数可以很好地描述储层的有效性,克深地区储层有效应力系数低于0.85的井段优质储层发育。水平主应力差值越大,储层孔隙度越小,渗透率变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为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有目的的给予预防便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2002至2008年在本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16例患者,进行系统回顾并将其中68例并发DVT患者的相关资料与未发生DVT的病例进行比较,并对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