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腰椎MRI分析与非手术疗法预后评估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腰椎MRI进行分析后作非手术疗法预后的疗效评估。方法178例腰间盘突出病人的MRI检查与非手术疗法预后作相关性的回顾分析。结果162例病人的非手术疗法效果满意。结论MRI影像显示中凡是椎间盘存有退变、膨出、轻度突出以及中重度突出但未明显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神经根通道通畅的患者,非手术疗法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特别是对手术切除后复发、不能手术、对常规放化疗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肿瘤,具有治疗精度高、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的耐受性好、疗效肯定等优点。笔者于2009年5月-2010年7月对7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和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就其使用方法、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患肢屈髋位牵引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200例,分入患肢屈髋位牵引组和水平位骨盆牵引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牵引应用天数和治疗改善度(JOA29点法)。结果:患肢屈髋位牵引组的牵引应用天数和治疗改善度均显著优于水平位骨盆牵引组(P0.05)。结论:患肢屈髋位牵引较水平位骨盆牵引具有更好的牵引效果和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朱晓珉 《黑龙江医学》2019,43(8):960-961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CT与M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以上患者均已通过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实施了CT与MR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将手术结果与CT和MR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CT与MR临床诊断的优劣性。结果采用MR对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影出、椎间盘真空象和椎间盘Schmorl结节等进行诊断,诊断率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率高于CT诊断,值得作为临床诊断工作中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X线及CT、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发病率有所提高,股骨头坏死为不可逆性的伤害,故早期诊断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X线平片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在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以X线平片及CT检查为主,MRI常用于CT检查星芒征不典型者的进一步检查。本文收集了25例患者,3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5例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3.8岁,25例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的临床表现,活动障碍的15例,跛行的10例,膝关节放射痛的5例。34个缺血性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上升,冠心病患病率随之提升,好发于60周岁以上老年患者。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不断成熟,CT因无创、扫描快的优势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成为了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CT可分为64排螺旋CT、DSCT、320DVCT,使得正确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为无创性检查和评估冠心病提供有效的依据。据有关研究报道,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假阳性、假阴性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心率不齐、心率过速造成为心脏运动轨迹伪影;冠状动脉壁管存在钙化伪影均是其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常重点关注钙化伪影、心脏运动轨迹伪影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CTA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管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经络是人体机能活动联络、调节和反应体系,但它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医学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特别是对手术切除后复发、不能手术、对常规放化疗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肿瘤,具有治疗精度高、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的耐受性好、疗效肯定等优点.笔者于2009年5月-2010年7月对7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和超声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就其使用方法、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间治疗难治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35例晚期难治性肺癌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2.855~3.087 MBq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组织间,粒子按照0.5~1.0 cm间距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150~180 ...  相似文献   
10.
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6-210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0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肿瘤医院经CT、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型肺癌中,挑选出30例直径≤3cm的小肺癌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下CT表现:小结节征、深分叶、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小泡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和磨玻璃密度病变共存,对周围型小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及强化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应作为发现和诊断小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