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份及16份混合标本2种检测模式对献血者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2至6月顺序留取北京无偿献血者标本,用诺华Procleix ULTRIO Assay进行单份(ID)或16份混合标本(P16)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HIV-1)三项联合核酸检测.单份NAT反应性同时HBsAg、抗-HCV或抗-HIV血清学不合格的标本,血清学合格的单份NAT反应性经双孔NAT复检阳性的标本,以及混合NAT反应性/拆分NAT为阳性的标本,进一步用诺华Procleix HBV、HCV和HIV-1鉴别试剂进行鉴别试验.血清学合格、HBV NAT单独阳性标本进一步用Roche HBV定量实验加以验证和进行病毒含量测定、血清学分析、并进行稀释以模拟是否能被P16-NAT检出.阳性检出率进行四格表连续校正的x2检验.结果 (1)在7613份单份NAT (ID-NAT)标本中,检出NAT阳性26份,ID-NAT阳性率0.34%(26/7613);(2)在16 064份共1004份P16混合标本NAT(P16-NAT)中,检出NAT阳性27份,P16-NAT阳性率为0.17% (27/16 064);(3)在血清学合格标本中,单份检测的NAT单独阳性检出率为0.12% (9/7438),高于16份混样检测的NAT单独阳性检出率0.01% (2/15 750)(x2=11.880,P<0.05).9份ID-NAT及2份P16-NAT单独阳性标本经鉴别均为HBV NAT阳性,未检出 HCV NAT单独阳性或HIV NAT单独阳性;(4)9份ID-NAT HBV单独阳性血样模拟P16-NAT,仅有2份可被检出;(5)对8份ID-NAT及2份P16-NAT单独阳性标本进行Roche HBV定量测定,均可确证其核酸检测结果,但病毒含量很低.其中2份HBV病毒含量为472 IU/ml及15 IU/ml,6份含量<12 IU/ml,另2份原倍不能定量经10倍浓缩处理后测得含量为< 12 IU/ml和14.3 IU/ml;(6)11份HBV NAT单独阳性标本中,3份(27.3%)为潜在的窗口期感染,其余8份(72.7%)抗-HBc阳性或抗-HBe阳性,但抗-HBc-IgM均为阴性,为隐匿性感染;(7) P16-NAT初检呈反应性需要进行拆分试验的混合样本比率为2.49% (25/1004),其中由血清学合格标本所致初检反应性的混合样本比率为0.20% (2/1004).结论 ID-NAT单独阳性检出率高于P16-NAT单独阳性检出率.为避免低病毒含量HBV的漏检,应选用灵敏度高的核酸检测试剂,并尽量采用小标本量混合检测,甚至采用单份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肛门尖锐湿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探讨临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63例肛门尖锐湿疣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干扰素病损内注射、中药坐浴治疗后,评价其术后疗效及短期复发率。结果:63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58例痊愈,5例复发,治愈率92.0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制象皮生肌膏配合常规内科及清创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控制血糖、抗感染、扩血管等内科基础治疗及局部清创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将自制象皮生肌膏涂于患部疮面上,而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涂于惠部疮面上,外盖硼酸溃愈汤纱布(科室自制)。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著减少足部溃疡总面积及缩短治愈天数(P〈0.05),同时禾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制象皮生肌膏配合常规内科及清创治疗糖尿病足能减少感染发生,加快溃疡面愈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郊县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治疗状况,为优化郊县和农村地区的血液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青浦区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33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60例。患者年龄55.28±12.36(26~80)岁,透析龄40.71±30.56(3~131)个月。患者中高血压病患病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分别为88.0%(117/133)、99.1%(116/117)和12.8%。49.6%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1种降压药,应用2种、3种和以上者分别占40.0%和10.4%。单药用药以钙通道阻滞剂最多(87.9%),其次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22.9%)。贫血治疗的达标率为29.3%(39/133)。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率为94.7%,口服铁剂应用率为85.7%。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治疗达标率依次为54.9%、25.6%、51.1%和32.3%;仅有5例(3.76%)上述4项指标均达到要求。患者中30.1%(40/133)的患者合并血吸虫肝病,前者较无血吸虫肝病患者年龄高(58.8±11.7岁比53.8±12.4岁,P〈0.05),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低(39.2±6.4g.L-1比41.1±3.1g.L-1;96.1±9.8g.L-1比99.9±10.0g.L-1,P〈0.05)。结论:上海青浦地区MHD患者合并血吸虫肝病、贫血、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且相应治疗不充分,血压和Hb的达标率低。相当比例的血液透析患者未能满意地控制钙磷代谢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5.
献血员戊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献血员中戊型肝炎病毒(HEV)亚临床感染情况。方法对2002年7~8月向北京市血液中心义务献血的所有人员进行整群抽样,检测抗-HEV IgM和IgG抗体。结果北京献血员中抗-HEV IgM阳性率为1.74%,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比例高于抗-HEV IgM阴性献血员。ALT异常与HEV相关的比例为2.68%,与HBV相当,但高于丙型肝炎病毒。结论献血员中存在HEV亚临床感染者,并且是献血员中ALT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采用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和49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总有效率为95.83%,传统开腹手术总有效率为81.63%,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21,P=0.0015);在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术后并发少的优点,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梅毒微孔板法检测实验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血站普遍采用TRUST纸片法对献血者进行梅毒筛选。该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但经验性强,无客观评价指标,更无法做到标准化,且效率低下。对此笔者对在微孔板上进行TRUST梅毒检测做了一些探讨。该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纸片法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东省阶梯电价的制定,对相关数据进行boxcox变化、正态化、无量纲化及均值化的处理,结合正态分布曲线,运用概率、等距抽样、阈值、回归拟合等方法,建立合适梯度电价标准、用水用电量一元回归等模型,使用Matlab、Excel等软件编程,得出居民用电量所属档次、制定合理的阶梯电价新标准、用电量随用水量变化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噻唑橙光化学法病原体灭活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噻唑橙(TO)光化学法病原体灭活处理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设实验组(n=10):悬浮红细胞经TO光化学法处理后,在4℃储存0、7、14、21、28、35 d时,分别测定pH、溶血率、钾浓度、ATP浓度、2,3-DPG浓度;对照组(n=10):悬浮红细胞未经TO光化学法处理,测定时间、项目同实验组。结果保存过程中实验组pH、2,3-DPG(μmol/gHb)及ATP(μmol/gHb)下降趋势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实验组分别从0 d的7.03±0.07、9.43±1.14、4.23±0.58下降到35 d的6.57±0.06、0、2.40±0.49,对照组分别从0 d的6.95±0.09、10.67±1.17、5.18±0.64,下降到35 d的6.57±0.07、0、2.99±0.44;实验组和对照组35 d储存期末ATP浓度分别为0 d时的56.7%和57.7%。;实验组在储存期末,溶血率为(0.27±0.06)%,略高于对照组0.11±0.04%(P0.05),仍满足溶血率≤0.8%的国标要求;钾外漏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35 d时分别为(40.41±2.94)mmol/L和(28.33±3.34)mmol/L(P0.01)。结论 TO光化学法处理对储存过程中的红细胞的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