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创伤气性坏疽早期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伤性气性坏疽是创外科严重的并发症,常因高能量、高速度暴力致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及骨折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急症。若早期不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其伤侧肢体致残、毁损率高,病死率据报道可达20%~40%[1]。我院近3年共收治5例,取得一定体会,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孔侧路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08-2011-11,我科对3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患者实施了椎间孔侧路镜下髓核摘除微创手术。结果 YESS法穿刺15个间盘,TESSYS法穿刺19个间盘。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失访2例。术前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疗效MacNab评定:优17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2%。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具有更微创、效果良好、恢复快优点,掌握好病例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气性坏疽是创伤外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高能量、高速度暴力致皮肤、肌肉软组织严重的开放性毁损伤及骨折引起,若早期不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其伤侧肢体致残、毁损率较高,有报道病死率为20%~40%[1].贵州省都匀市人民医院2003~2006年共收治5例创伤性气性坏疽患者,对如何提高其早期诊治成功率进行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磁力导航髓内钉小切口微创治疗胫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力导航髓内钉小切口微创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我院对收治的3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实施了骨折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结果闭合复位成功12例,小切口开放复位20例,锁定钉远端一次性锁定30例,成功率93.8%。髌韧带内侧切口平均长度3.1 cm,骨折端切口平均长度2.6 cm。无感染及切开皮肤坏死病例。随访28例,平均随访6.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髓内钉松动断裂。功能按Johner-Wruhs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20例,良7例,中1例,优良率96.4%。结论磁力导航髓内钉小切口微创治疗胫骨干骨折锁钉定位准确,损伤小,疗效好,优于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视化融合成像技术诊治腰关节突关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80例腰关节突关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可视化融合成像技术引导下诊断及介入治疗者作为研究组,仅采用X线透视引导下诊断及介入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分析两组患者诊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治疗时期疼痛缓解方面,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区血肿形成、术区疼痛、消化道症状及下肢疼痛等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研究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融合成像技术诊治腰关节突关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持久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背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二维成像不能准确反应损伤特点,依靠三维成像从三维空间清楚准确地观察骨折移位情况,从而能有效指导成功实施骨折内固定。 目的:观察三维C臂术中三维成像辅助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了骨折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三维C臂X光机扫描三维成像监视骨折复位及钢板螺钉位置。观察骨折复位、螺钉位置、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评定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 结果与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一次性解剖复位17例,再次复位6例;螺钉位置良好11例,再次调整螺钉位置12例。18例随访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参照Rasmussen评分, 优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4%。提示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三维成像监视能实时细微地从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3个断层切面及立体三维重建了解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有效提高了骨折解剖复位和内固定位置正确性,为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缺损发生后,骨的生理连续遭严重破坏,在利用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时,必须有适合的载体,通过该载体将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它生长因子释放到骨质缺损部位,诱导新骨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很多,主要包括无机材料、高分子聚合材料、生物性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物,但各有不足之处.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改进,使其更有利十发挥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诱骨活性.载体或局部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可有效修复骨缺损,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上端解剖型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06年7月,我院收治12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例,均行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取髂骨植骨3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125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2~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术后1.5个月出现钢板弯曲1例;术后2.5个月出现钢板断裂1例;术后3个月出现内翻畸形2例;术后出现部分螺钉松动2例,但未见钢板松动;延迟愈合12例;骨折不愈合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按董纪元等髋关节疗效标准评分:优,78例(61.4%);良,33例(26%);可,12例(9.4%);差,4例(3.2%)。【结论】解剖型钢板内同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摘除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对30例高髂嵴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摘除突出髓核手术。结果术毕下肢麻木减轻5例,麻木无改善4例,麻木加重1例。无感染及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平均随访6.8个月,所有下肢麻木病例均恢复正常。术前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疗效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伴高髂嵴患者的微创手术,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术是较好的选择,但是其狭小操作空间、增强安全性、适应证窄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细胞因子存在半衰期短、价格昂贵等缺点,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的:假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有一定的影响,为组织学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寻找新的细胞因子。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照实验,于2007-08/2008-02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完成。 材料:健康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为Propetech公司产品。 方法:获取兔关节软骨组织,将其剪碎,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待细胞铺满瓶底80%胰酶消化传代,取其第2代,细胞贴壁后随机分组,实验组分别加入30,50,100,150 μg/L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改变,采用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迅速,呈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部分细胞聚集成团,形成软骨结节。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不同质量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均能促软骨细胞增殖,100 μg/L为最佳作用质量浓度(P < 0.01)。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增多,且始终为阳性。 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以刺激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维持软骨表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用来作为组织工程学修复软骨缺损,治疗骨关节炎的新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