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基因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后对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形态、分裂增殖及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bFGF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Hβ。AP 1中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Hβ bFGF ,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 ,检测阳性细胞bFGF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培养软骨细胞的DNA含量、糖醛酸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bFGF基因转染软骨细胞表型未见显著变化 ;bFGF基因转染组、载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DNA含量分别为 ( 77.37± 6 .2 1)、( 40 .39± 4.33)、( 33 .77± 4.2 5 ) μg/瓶 (P <0 .0 1) ,糖醛酸含量分别为 ( 30 8.8± 10 .2 )、( 77.9± 8.7)、( 80 .2± 10 .5 ) μg/瓶 ( P <0 .0 1) ,软骨细胞G1期分别为 5 9.3± 2 .1、6 9.5± 4.0、73 .1± 3 .9(P <0 .0 5 )。结论 bFGF转染关节软骨细胞后 ,可显著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并缩短细胞周期 ,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困难和表型难以维持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一大难题.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后对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形态、分裂增殖及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方法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军队卫生学系完成,对象为兔软骨细胞(3周龄新西兰新生兔购于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将bFGF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Hβ0AP-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Hβ-bFGF,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检测阳性细胞bFGF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培养软骨细胞的DNA含量、糖醛酸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主要观察指标DNA含量、糖醛酸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bFGF基因转染软骨细胞表型未见显著变化;bFGF基因转染组、载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DNA含量分别为(77.37±6 21),(40.39±4.33),(33.77±4.25)μg/瓶(P<0.01),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08.8±10.2),(77.9±8.7),(80.2±10.5)μg/瓶(P<0.01),软骨细胞G1期分别为59.3±2.1,69.5±4.0,73.1±3.9(P<0.05).结论bFGF转染关节软骨细胞后,可显著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并缩短细胞周期,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及所致并发症的原因。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股骨转子周围骨折112例,其中男58例,女54例;年龄36~94岁,平均67.2岁。采用DHS内固定103例,DHS结合骨水泥固定3例,DHS结合大转子稳定钢板(TSP)内固定6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94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优33例,良52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90.4%。术后局部并发症有骨折延迟愈合1例,髋内翻3例,螺钉从股骨头割出3例。结论:DHS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手段,适应证的正确选择和内固定物的正确置入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bFGF)基因体外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生长特性。方法:用脂质体法把pHβ-bbFGF7质粒导入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建立TBMSC系,体外连续传代培养TBMSC,观察生长特性。结果:在无血清Dulbecco改良基础培养基(DMEM)培养下,空白对照(BMSC)、阴性对照(BMSC/pHβ0),第1、2天细胞分裂指数为5‰,第3天后细胞生长停滞。处理组细胞倍增时间为26.0h,分裂指数为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将pHβ-bbGFF质粒体外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可明显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困难和表型难以维持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一大难题。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后对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形态、分裂增殖及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方法: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军队卫生学系完成,对象为兔软骨细胞(3周龄新西兰新生兔购于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将bFGF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Hβ0AP-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Hβ-bFGF,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检测阳性细胞bFGF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培养软骨细胞的DNA含量、糖醛酸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主要观察指标:DNA含量、糖醛酸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bFGF基因转染软骨细胞表型未见显著变化;bFGF基因转染组、载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DNA含量分别为(77.37&;#177;6.21),(40.39&;#177;4.33),(33.77&;#177;4.25)μg/瓶(P&;lt;0.01),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08.8&;#177;10.2),(77.9&;#177;8.7),(80.2&;#177;10.5)μg/瓶(P&;lt;0.01),软骨细胞G1期分别为59.3&;#177;2.1,69.5&;#177;4.0,73.1&;#177;3.9(P&;lt;0.05)。结论:bFGF转染关节软骨细胞后,可显著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并缩短细胞周期,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联合铋剂14 d标准四联方案及序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 .pylor ,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的 H p阳性患者160例,按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80例,分别接受艾普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的14 d的标准四联方案(标准组)或艾普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14 d序贯疗法方案(序贯组)治疗。疗程结束后4~6周内行14 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标准组和序贯组H p根除率的符合方案数据分析分别为87%(67/77)和87.17%(68/78);意向性分析分别为82.5%(66/80)和81.2%(65/80)。标准组和序贯组对上腹痛、反酸、烧心感等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4.8%(73/77)和94.87%(74/78);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分别为5.19%和6.41%。两组患者在上述3个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 P >0.05)。【结论】艾普拉唑联合铋剂14 d标准四联方案或14 d序贯疗法方案治疗 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均可获得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不良反应轻、Hp根除率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