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今社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脊髓损伤的治疗也成为临床和科研关注的焦点,其中细胞移植治疗是脊髓损伤治疗的热点,本文就细胞移植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禄基  曹延广  许良  姚新苗 《医学综述》2009,15(10):1523-152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并发症是各种脆性骨折,也是引起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文献报道,对近几年来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医务工作人员做一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Dynesys系统结合PLIF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炯  陈哲  曹延广  魏家森 《中国骨伤》2015,28(11):982-987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例;年龄38~68岁,平均(56.38±11.63)岁。手术节段:L2-L5 16例(6例融合L4,5,10例融合L3,4、L4,5);L3-S1 30例(11例融合L5S1,19例融合L4,5、L5S1).术后分别指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析内容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节段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3.23±7.34)个月,术后3次随访腰痛、腿痛VAS 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 (p<0.01);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融合手术节段术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着减小(p<0.01),非融合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邻近非融合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时活动度增加(p<0.05).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ILF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中个体化选择。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预防邻近节段早期退变的发生,但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5.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及显微外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创伤、断肢再植术、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筋膜间隙综合征、动脉栓塞等,都有可能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截肢或其他器官继发损伤。故对于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止的研究目前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邮票状植皮治疗足毁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邮票状植皮治疗足毁损伤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8~85岁,中位数36岁。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者7例。3例合并足趾缺损,8例合并足底皮肤脱套伤。创面污染严重,皮肤缺损面积3.4 cm ×7.5 cm至6.8 cm×11.3 cm,中位数5.6 cm ×9.6 cm。受伤至手术时间2~24 h,中位数4.5 h。术后随访观察植皮存活、并发症发生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住院时间24~67 d,中位数34 d。13例行3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例行5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植皮均成活,患足功能恢复良好。均未发生创面感染和骨髓炎。引流管堵塞2例,薄膜漏气1例。参照陶金国等的标准评定植皮疗效,优12例、良3例。采用Takakura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9例、良4例,可2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邮票状植皮治疗足毁损伤,具有住院时间短、植皮存活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足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足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正>由直接暴力造成的髌骨粉碎性骨折,尤其累及髌骨下极骨折伴移位者,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处理,难以获得髌骨下极的坚强固定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1])。我们对14例累及下极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钛缆限制环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与分析手法整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34例,并采用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与Leeds影像学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踝关节功能与影像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按AOFAS评分标准:保守治疗组优良率85.3%;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1.2%。影像学方面按Leeds评定标准:保守治疗组优良率85.3%,手术治疗组优良9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