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应用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12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估疗效。结果: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建。通过A点的前移,下磨牙的直立和远中移动使磨牙关系和前牙覆盖关系明显改善。下前牙舌向移动和升高,平面变平。结论:MEAW可以有效矫治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前后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处于生长高峰期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0~13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经过6~12个月(平均8个月)的治疗,面形改善明显,并获得Ⅰ类磨牙关系,并牙覆盖由6.8mm变为2.0mm,覆(牙合)由6.0mm变为1.2mm.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下颌骨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矫治的总变化中,骨性改变占覆盖总变化的47.9%,占磨牙关系总变化的48.9%;上下颌平面角无显著变化,但上下(牙合)平面角发生顺时针的旋转,下面高的增加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于生长期的安氏Ⅱ1错(牙合)可以产生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改良粘接固位后牙种植义齿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近期影响.方法:纳入后牙缺陷的患者1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9)接受传统粘接固位,观察组(n=93)接受改良粘接固位,考察治疗后1年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粉红美观计分标准(pictorial view of pink esthetic score variables,PES)、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eus bleeding index,mSBI)和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近和远中边缘骨吸收量明显降低(P<0.05),牙槽骨高度和厚度明显增高(P<0.05),舒适程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功能、PES、mPLI和mS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改良粘接固位较传统粘接固位在稳定种植体的骨支持和降低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关闭拔牙间隙时二种正畸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滑动直丝弓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比研究传统方丝弓的关闭间隙技术,探讨适合的矫治程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对两组关闭间隙前后的X线头颅片分别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节省支抗上略有差别,研究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平均伸长0.5mm,对照组平均伸长1.4mm,经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治疗后上中切牙转矩平均减少5.0°,对照组转矩平均减少8.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每次复诊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平均少6.5分钟,平均疗程前者比后者短15周,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滑动直丝弓技术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需求略多于标准方丝弓技术,但有利于维持前牙覆和切牙位置。同时临床治疗时间较短,操作较简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的牙矫治效果。方法测量80例矫治完成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治疗前后模型的PAR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牙齿错位、咬合关系和覆盖的PAR指数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牙齿错位与中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PAR减少的百分率中,牙齿错位、咬合关系项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AR分值能反映错严重程度,拔牙病例的错主要在牙齿错位、覆盖、中线不调方面较非拔牙病例重。拔牙矫治更有利于牙齿错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行单孔腹腔镜下硬膜外针法经皮腹膜外结扎术,B组行单孔腹腔镜下单钩疝针法经皮腹膜外结扎术,C组行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观察3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家长满意度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三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面部疼痛表情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B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家长满意度分别为75.0%、77.5%与97.5%,A、B两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15.0%与2.5%,复发率分别为5.0%、5.0%与2.5%; 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家属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极坐标测量分析方法评价安氏Ⅱ1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错青少年患者40例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每组各20例。拔牙组患者实施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治疗,非拔牙组患者实施安氏Ⅱ1错非拔牙矫治治疗,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应用极坐标测量方法,分析牙齿变化特征。结果:拔牙组患者的上齿槽缘点(θSpr)、上中切牙点(UI)均增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拔牙组患者的ρUI、下中切牙点(Li)均增大,θSpr、UI、Li、下齿槽缘点(Id)均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ρUI、Li、θU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安氏Ⅱ1错,主要改变在于牙齿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良唇挡单侧扩弓后裂侧牙槽骨高度与厚度的变化.方法 对年龄在12~16岁应用改良唇挡完成单侧扩弓的18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扩弓前后的CBCT图像进行重建,测量扩弓后裂侧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裂侧尖牙、第一、第二前磨牙颊、腭侧牙槽骨的高度均降低,其中尖牙变化量最大(P<0.01),尖牙颊侧骨开裂的患者增多.第一、第二前磨牙颊侧牙槽骨在釉牙骨质界下4mm、6mm处厚度增加,尖牙颊侧在6mm处骨厚度增加(P<0.01),在4mm处骨厚度减少(P<0.05),尖牙、第一、第二前磨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减少.结论 唇挡扩弓后,裂侧牙齿颊侧牙槽骨的高度降低,厚度增加.对于裂侧尖牙正畸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极坐标测量分析方法评价安氏I1错拔牙与非拔牙组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安氏I1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拔牙组治与非拔牙组,各30例,用极坐标测量方法分析面部硬组织变化特征。结果治疗后,拔牙组上齿槽座点(ρA)、下齿槽座点(B)、颏前点(Po)、颏顶点(Gn)、颏下点(Me)、下颌角点(Go)分别为(58.50±2.91)mm、(78.98±4.95)mm、(85.03±4.85)mm、(88.48±4.45)mm、(87.18±5.65)mm、(58.73±5.35)mm;非拔牙组ρA、B、Po、Gn、Me、Go分别为(58.82±3.66)mm、(79.22±5.43)mm、(87.43±5.95)mm、(88.30±5.74)mm、(86.53±5.44) mm、(57.88±5.24)mm,均比治疗前有所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颏前点(θPo)、颏顶点(Gn)、颏下点(Me)分别为(68.04±4.88)°、(72.80±3.67)°、(75.57±2.95)°;非拔牙组分别为(71.03±5.62)°、(76.31±3.74)°、(77.44±3.1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组会影响上颌骨向前的生长量,使下颌平面相对于前颅底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的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测量80例矫治完成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模型的PAR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牙齿错位、咬合关系和覆盖的PAR指数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牙齿错位与中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PAR减少的百分率中,牙齿错位、咬合关系项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AR分值能反映错[牙合]严重程度,拔牙病例的错[牙合]主要在牙齿错位、覆盖、中线不调方面较非拔牙病例重。拔牙矫治更有利于牙齿错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