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球结合引流袋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及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效果及安全性,旨在探究适合骨科手术术后引流的最佳引流方法,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8月来我院行脊柱手术和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后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球联合引流袋引流法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引流失血、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肿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较对照组83.33%(50/60)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比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12/60),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引流失血等并发症概率为6.67%(4/60),远偏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球联合引流袋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及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效果较常规引流方法效果好,其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和MRIT2脊髓高信号(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32例因OPLL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前路手术46例.后路手术59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7例。统计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分析不同术式的疗效及MRIT2脊髓高信号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三组病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路组改善率为(74.95±9.83)%,后路组改善率为(69.90±9.56)%,前后路联合组改善率为(76.61±10.19)%,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的改善率均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有ISI组改善率为(67.04±7.91)%,无ISI组改善率为(77.88±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三种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改善率优于后路手术;b)术前无MRIT2脊髓高信号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多数会出现腹胀、腹痛,甚至呕吐,影响呼吸和饮食,症状持续加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往骨科临床医师多只重视对症治疗,在针对性预防治疗方面报道较少.我科在腰椎内固定手术后采用静脉脂肪乳营养支持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后,腹胀发生率及程度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自2009年0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共13个伤椎.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个月及终末随访时对患者的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12例手术均完成,疼痛于术后明显缓解.随访(3-22)个月,平均8.5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2士0.9到术后3d2.8士0.6,术后1个月2.6士0.7和最终随访2.5士0.6(P<0.01);2例2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泄漏.结论:PVP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椎体成形术(PVP)经椎弓根中下1/3进针在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椎体中下1/3进针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8例,共21个伤椎。术前依据X线片、CT、MRI设计进针通道,术中在C型臂透视下完成穿刺。结果 18例手术均完成,穿刺针针尖均到达椎体前1/3。疼痛于术后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3±0.9)分到术后3 d(2.7±0.5)分(P〈0.01);3例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泄漏。结论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经椎弓根中下1/3进针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前路术中硬膜撕裂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在颈前路减压术中共有6例患者在术中发生硬膜撕裂、脑脊液涌出。术中发现硬膜撕裂后首先用明胶海绵、棉片暂时压迫,小心完成减压手术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术野,与硬膜外铺垫一层明胶海绵并喷洒生物蛋白胶,椎间植骨后放置钛板并仔细缝合双侧颈长肌,放置引流后逐层严密缝合切口。术后去枕平卧1周。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2~12个月,无迟发脑脊液漏或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喷洒生物蛋白胶结合颈长肌缝合可以有效处理颈前路术中硬膜撕裂,防止术后脑脊液漏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及脊髓犁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OPLL(A组)及30例脊髓型颈椎病(B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JOA评分术后3个月A组小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无差别(P>0.05).而术后12个月A组大于B组(P<0.05).结论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和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式,二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随访OPLL组JOA评分优于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8.
2015 年7 月~ 2020 年1 月,我们采用改良张力带复位固定治疗21 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例资料 本组21 例,男11 例,女10 例,年龄19 ~ 76 岁.均为闭合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2 ~7 d. 1. 2 治疗方法 椎管内麻醉或股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并分析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13个伤椎。分别于术前,术后3d、1个月及终末随访时对患者的VAS评分进行评价;于术前、术后3d及终末随访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部的高度和Cobb角。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72h内明显缓解。随访3~22个月,平均8.5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2±0.9)分到术后3d(2.8±0.6)分术后1个月(2.6±0.7)分和最终随访(2.5±0.6)分(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8.5±1.0)mm到术后3d(9.1±1.3)mm和最终随访(9.0±1.1)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7±4)°到术后3d(25±4)和最终随访(25±4)°(P〉0.05);2例2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泄漏。结论 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只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其疗效与椎体高度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