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脐缘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管型隐睾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3月我科对53例小儿腹股沟管型隐睾(左侧19例,右侧31例,双侧3例)采用腹腔镜镜头由内环口伸入腹股沟管并确定睾丸位置后,利用腹腔镜镜头顶住患侧鞘膜囊,沿腹股沟管下行入患侧阴囊,于阴囊底部腹腔镜头冷光源处做一横切口,腹腔镜镜头将鞘膜囊顶至切口外,打开鞘状突后拖出睾丸,横断鞘膜囊,必要时行精索和输精管的游离,无张力固定睾丸于患侧阴囊皮肤肉膜间。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探查见患侧内环口均未闭合,对侧内环口未闭合占单侧隐睾患儿42.0%(21/50),同期行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35.5±6.6)min。53例术后3、6、12、18个月患侧阴囊彩超提示所有患儿患侧睾丸血供良好,未出现睾丸回缩、萎缩,患侧无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等并发症。术前彩超睾丸体积(0.69±0.25)ml,与末次随访(0.92±0.32)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13.083,P=0.000)。结论 脐缘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管型隐睾可行,不破坏患侧腹股沟管结构,能发现并同时结扎对侧鞘状突,短期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科采用Shehata术对5例腹腔型高位隐睾在腹腔镜下分期行牵引睾丸固定术:一期腹腔镜下切断睾丸引带,在睾丸远端沿引带两侧扇形切开腹膜,游离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游离时尽量避免电钩对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损伤),同时将固定睾丸(缝合睾丸白膜)在对侧髂前上棘内上方2.5 cm处(即髂前上棘与脐膀胱皱襞间)。6~8周后再次腹腔镜探查,睾丸均无坏死。拆除缝线,腹股沟做小切口,将睾丸引出,检查精索无扭转,置入阴囊缝合固定在皮肤与肉膜间。5例睾丸均存活,安放固定位置合适。随访6个月,睾丸无回缩,无萎缩和皮肤内凹现象,彩超提示睾丸血供良好。我们认为Shehata术分期睾丸牵拉固定术保留睾丸主要血供,成活率高,利用肠管重力渐进牵引拉伸血管,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双钩疝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应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并于腹膜外行疝内环口结扎术的4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221例采用腹腔镜下双钩疝针内环口结扎术(双钩针组),22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下单钩疝针内环口结扎术(单钩针组)。2组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均由同一手术者操作完成,对比2组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双钩针组、单钩针组单侧手术平均耗时分别为(12.42±1.60)min、(18.32±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18.17±2.50)min、(24.39±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5±0.69)d、(2.63±0.7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针组回访至今无并发症,未见复发。单钩针组有1例患儿在术后6个月出现穿刺部位线结反应,另有1例患儿同侧腹股沟斜疝术后1年复发。 结论双钩疝针用于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不仅具有手术操作方法简单,能够注水分离腹膜组织,不会结扎腹壁组织或者遗留局部的腹膜间隙等优点,而且完全能够保证在腹膜外间隙行结扎内环口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microRNA-21 ( miR-21 )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 EMT)进程的影响. 方法在两组裸鼠侧腹部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和稳定表达miR-21的QBC939-miR-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 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EMT的上皮细胞标志物 E-钙粘蛋白( 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N-钙粘蛋白( N-cadherin)、波形蛋白( Vim-entin)的表达. 结果 QBC939-miR-21 组移植瘤体积大于QBC939组( P<0. 05 ) ,且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降低, Vim-entin、N-cadherin相对表达量增加. 结论 miR-21促进了裸鼠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和 EMT 进程,为进一步研究 miR-21在胆管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