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25I-白蛋白-黄芪多糖毫微粒在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液固化方法制备了125I-牛血清白蛋白-黄芪多糖毫微粒,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得粒径为(168±62)nm,小鼠口服毫微粒(148×108Bq/只)后,主要分布在肝、脾、肺中,而心、脑组织中有少量分布。微观放射自显影实验结果表明,毫微粒分布在肝脏的Kufers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中,以及在肺和脾脏的吞噬细胞中。实验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按血管外给药开放二室模型计算得代谢动力参数,Tmax为2.11h,Cmax为2.43×107Bq,t1/2为9.33h,曲线下面积为3.7×109Bq。  相似文献   
2.
肝靶向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东锋  易以木 《医药导报》2003,22(2):113-114
纳米粒具有靶向性,能直接向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靶结构输送药物,同时具有缓释、保护药物、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肝靶向纳米粒可用于肝肿瘤的化疗、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细胞内感染的治疗、抗肝部寄生虫及基因治疗.随着纳米粒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肝肿瘤及非肿瘤领域,纳米粒都将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儿茶软膏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TM)C_(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04mol-L~(-1)柠檬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13:45:8)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器于280nm 测定。结果:HPLC 法测定,阴性对照品与样品分离良好,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0.5~105μg·mL~(-1)(r=0.9994)和6.6~66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9.6%,样品溶液在12h 内稳定。结论:本法简便,稳定,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军  易以木等 《中国药师》2001,4(3):178-179
胰岛素一直是治疗糖尿病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目前,胰岛素在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皮下注射途径给药,每日3-4次,长期用药,病人痛苦不堪,而且用药后也可能出现炎症、硬结、过敏等副作用以及耐药性[1]。因此,胰岛素新的给药系统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  相似文献   
5.
采用氯氨-T法用^125I标记BSA,再次其掺入到制备毫微粒的材料中,制备成放射标记的毫微粒,粒径在150-210nm之间。我们通过核素示踪法和放射自显影,对(两种)毫微粒给小鼠灌胃后的吸收,分布及清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制备阿斯匹林凝胶剂,比较了不同浓度的月桂氮卓酮和薄荷脑对阿斯匹林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以l%的月桂氮卓酮(AZ)加1%的薄荷脑(MT)作为吸收促渗剂的3号处方中阿斯匹林的吸收最好,体外释放速度符合Hignchi方程.提示适当浓度的AZ和MT能明显促进阿斯匹林的透皮吸收.但阿斯匹林和MT的浓度过高促透效果迟缓.  相似文献   
7.
纳米粒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纳米粒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有关纳米粒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的文献资料。结果 影响纳米粒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胃肠道生理因素、纳米粒的性质及吸收促进剂、分散介质等方面。结论 对纳米粒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不高的问题,使口服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早日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制备烟酸缓释片剂,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根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载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测定其释放度,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烟酸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样品在1000ml0.1mol/L盐酸中用转蓝法(50r/min)测得2、4、6h的释药量分别达到44.12%、69.97%和84.95%。Td为3.97h。该片剂处方较为合理,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可为高脂血症的临床防治提供一个新剂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熊果酸纳米脂质体微粒(UA-PL-NP)对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熊果酸纳米脂质体微粒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验中采用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结果MTT检测熊果酸纳米脂质体微粒对B16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UA-PL-NP作用24hIC50值为7.68 mg/L,顺铂作用24 h IC50值为9.33 mg/L;流式检测UA-PL-NP浓度为7.68 mg/L,作用24 h后B16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率为(53.20±7.13)%;浓度9.33 mg/L顺铂作用24 h的凋亡率为(36.10±5.85)%;阴性对照组24 h凋亡率为(7.87±2.31)%;Westerm blot检测对照组MMP-9蛋白含量是UA-PL-NP组3.106倍,是顺铂组的2.022倍;顺铂组MMP-9蛋白含量是UA- PL-NP组的1.537倍。结论熊果酸纳米脂质体微粒能促进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B16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并降低MMP-9蛋白的表达,具有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盐酸美普他酚片中盐酸美普他酚的含量,并对其进行检查、鉴别等方面的考察,制订盐酸美普他酚片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ODS 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 mol/L醋酸铵缓冲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结果:被测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满意。结论:本文建立的质量标准能很好地控制成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