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9例(共21条肢体),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腔内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重度肢体缺血(卢瑟福分级4~6级)6例,间歇性跛行(卢瑟福分级2~3级)13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2例,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11例,含碘对比剂过敏2例,肾衰竭2例。21条肢体中,泛大西洋介入学会协议(TASC)A级12条、TASC B级6条、TASC C级3条。1例TASC C级病变腔内治疗失败,转开放转流手术,余18例20条肢体均治疗成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踝肱指数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0.12vs 0.89±0.15,P0.05)。术后1个月病变段通畅率100%(20/20),术后6个月通畅率90.00%(18/20)。术后随访期间肾功能无恶化。结论对于存在对比剂肾病风险、含碘离子对比剂过敏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下肢动脉成形术是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经交通支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因常规腔内成形术失败而接受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的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踝-肱指数(ABI)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对7例均成功经膝下交通支逆向开通膝下病变血管。术后第3天ABI(0.86±0.10)明显高于术前(0.4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静息痛症状均消失,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1个月[平均(8.43±7.35)个月],5例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15、21个月时因静息痛再次接受腔内治疗。3例足部溃疡或坏疽的患者伤口均于随访期间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需截肢。结论对于远端无明显流出道的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腔内栓塞治疗盆腔淤积综合征(PCS)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21例PCS患者行血管腔内栓塞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PCS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未出现弹簧圈移位、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分别为8.3±0.8、4.1±0.9(t=20.684,P <0.001).结论 血管腔内栓塞治疗PCS安全、有效、微创,但远期疗效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与热休克蛋白HSP70在兔白体静脉移植中的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术后3、7、14及28 d取材,应用Real-Time 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中PKC-α、HSP70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PKC-α、HSP70 mRNA在术后3d时表达升高,而后渐降至正常,两者变化呈正相关(r=0.967,P<0.01),蛋白检测表达变化与其一致.结论 静脉移植后可能通过PKC-α信号传导通路使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升高,与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栓塞治疗Ⅱ型内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TEVAR或EVAR术后Ⅱ型内瘘患者的腔内栓塞治疗资料。结果 4例患者腔内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100%(4/4)。术后均未出现栓塞材料异位栓塞、肠缺血等并发症。结论腔内栓塞治疗Ⅱ型内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中进行移植物旁瘤腔栓塞预防Ⅱ型内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接受EVAR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其中33例(研究组)术中接受预防性移植物旁瘤腔栓塞,3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EVAR。结果 2组治疗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每例EVAR术中移植物旁瘤腔栓塞平均使用弹簧圈(2.32±1.16)个。术后12个月随访复查显示,研究组临床成功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27/33)vs 69.44%(25/36);χ~2=1.420,P=0.233],但术后Ⅱ型内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6%(2/33)vs 25.00%(9/36);χ~2=4.609,P=0.032]。结论 EVAR中移植物旁瘤腔栓塞安全可行,有助于降低术后Ⅱ型内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软组织内的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院收治软组织内的静脉畸形患者41例,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病变内注射血管硬化剂聚桂醇,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1例患者治疗1~5次,其中1次11例,2次15例,3次7例,4次5例,5次3例.治愈38例(92.69%),好转3例(7.31%),无效0例(0%),无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患者资料。结果 44例中,38例单纯接受PTA,6例接受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44/44)。术后随访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头晕障碍量表评分由腔内治疗前(31.14±8.69)分降至腔内治疗后(12.23±9.52)分(t=13.378,P0.01)。结论腔内治疗CCSVI短期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双"潜望镜"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的经验。方法行TEVAR联合双"潜望镜"技术治疗:应用TEVAR技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同时应用双"潜望镜"技术保留双侧锁骨下动脉血供。结果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CT血管造影显示远端锚定区处没有分支支架相关的内漏,分支支架通畅,左锁骨下动脉有少许Ⅱ型内漏。结论 TEVAR联合双"潜望镜"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的短期随访结果是安全有效的,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Onyx胶栓塞治疗高速血流外周先天性血管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Onyx胶栓塞治疗高速血流型外周先天性血管畸形(CVM)的效果。方法对22例经超声和CT检查确诊的高速血流外周CVM患者,以Onyx胶为栓塞剂,行经导管血管内及经皮穿刺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术后随访1~36个月,评价疗效,观察并发症。结果 8例接受1次栓塞、10例接受2次栓塞、4例接受3次栓塞;Onyx胶用量共76ml,每次平均(3.24±1.08)ml。治愈6例(6/22,27.27%),良好14例(14/22,63.64%),好转1例(1/22,4.55%),无效1例(1/22,4.55%)。1例导管折断于瘤腔内,经手术取出,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高速血流型外周CVM安全、有效,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