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双频谱指数(BIS)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ASAⅢ级的冠脉搭桥术患者59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3-4 mg·kg-1·h-1、舒芬太尼1μg·kg-1·h-1。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和劈胸骨后即刻记录BIS、状态熵(SE)和反映熵(RE)。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和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及劈胸骨后即刻BIS、SE和RE均下降(P<0.05)。与SE相比,RE在各观察点均升高(P<0.01)。麻醉诱导期间BIS与SE和RE各时间点观察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98、0.908(P<0.01)。结论在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BIS对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不受肌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体外循环(CPB)致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7-67岁,体重62-82 kg, 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10例。L组在切开心包时开始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4 mg/min至术毕,CPB预充液中另加入利多卡因4 mg/kg,C组以同样速率输入等量生理盐水。L组随机选取5例患者,分别于CPB开始后10、60 min和术毕取桡动脉血,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分别于CPB前切开心包时(T0)、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1 min(T1)、10 min (T2)、60min(T3)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 10(IL-10)浓度,并进行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结果 L组CPB开始后10、60 min、术毕时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分别是4.1±0.5、4.6±0.7、(5.9±0.9)μg/ml。CPB可引起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及PMN 计数升高,利多卡因可减轻CPB所致全身炎性反应。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CPB致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恶性高热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临床麻醉中一种罕见的以体温异常迅速增高的高代谢、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片。其发生率低,但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而且凶猛,死亡率高。本院在2006年8月14日发生一例,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将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中的应用已很广泛,但局麻药中含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在国内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观察产科麻醉中应用布比卡因-吗啡与罗哌卡因-吗啡腰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猪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及其术中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选10头健康3月龄猪,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建立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颈内动,静脉置管监测ABP,CVP;于无肝其,再灌注期抽取血气,血生化,观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结果 实验5例,成活4例;无肝期,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并伴有代酸;再灌注期血钾升高明显,体温下降明显,结论(1)本模型成功率高,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值得推广;(2)即使在良好的静脉转流下,无肝期,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仍明显。  相似文献   
6.
改良透壁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6]。但桡动脉穿刺置管系一种类似静脉穿刺的“盲目”穿刺置管术,穿刺针与皮肤角度多主张呈20~30度角[1,2,7]本法系在美国麻省总医院[7]所用的透壁法桡动脉穿刺法基础上,使原穿刺法的穿刺针与皮肤呈20度改为55~60度的穿刺置管法,经1989年10月~1992年2月临床136例次应用,获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穿刺法应用于临床共136例次,年龄5~84岁,其中男占73%,女占27%。心血管直视手术占68.1%。1.在固定左或右手前臂腕背部垫起后消毒…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80例不能平卧急症危重手术病人麻醉处理的经过和体会,对该类病人处理在麻醉前先将手术床摇成近乎“L”形,然后吸纳氧5~10min后进行麻醉诱导,病人在近乎坐位下行气管插管。对于隔疝病人重点处理好麻醉手术不同阶段的不同呼吸管理。对于心脏粘液瘤病人,重点处理手术体位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全部病例手术麻醉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2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65~86岁,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3组(n=80):全身麻醉组(G组)、硬膜外阻滞组(E组)和局部麻醉组(L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 d记录MMSE评分,计算术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术后MMSE评分与术前MMSE评分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发生POCD.将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和术前MMSE评分的老年患者POCD发生率进行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因素进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老年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文化程度、麻醉类型、手术时间≥90 min及术前MMSE评分<23分不是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75岁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年龄≥75岁是老年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氯胺酮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表面黏附分子CR3表达水平和中性粒细胞(PMN)内炎症介质cAMP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氯胺酮Ⅰ组、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n=15),体外循环前10 min经颈内静脉分别给以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胺酮Ⅰ组(0.1 mg/kg)、氯胺酮Ⅱ组(0.5 mg/kg)和氯胺酮Ⅲ组(1.0 mg/kg),并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即刻(T1)、体外循环开始前1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3)、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4)不同时点从颈内静脉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B3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AMP和cGMP浓度,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T1,T2时点各组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各氯胺酮试验组患者外周血CR3表达均降低(P<0.05),其中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水平更低于氯胺酮Ⅰ组(P<0.05).T3,T4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相比,氯胺酮Ⅱ和氯胺酮Ⅲ组患者外周血PMN内cAMP浓度均增高(P<0.05).T3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相比,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患者外周血PMN内cGMP浓度均降低(P<0.05).T4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患者相比,氯胺酮Ⅱ和氯胺酮Ⅲ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P<0.05).氯胺酮Ⅲ组比其他各组术后使用更少的血管活性药(P<0.05).结论 氯胺酮可一定程度地降低CPB患者外周血CR3的表达水平和PMN内cAMP、cGMP的浓度,从而减轻CPB时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监测术中高强度短信号(HITS)数目能否预测术后神经心理功能变化的程度.方法 20例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中采用TCD监测HITS的数值,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用于评定术后神经心理学功能的变化.结果术中HITS的数值与术后神经心理学功能的是否有变化无关.成套测验与HITS的数值的多因素相关分析中发现RW Dg1-DG5与HITS的数值有微弱相关.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HITS数值的变化与术后神经心理学功能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