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肛管癌临床上较为少见,在结直肠癌中占1%~4%[1]。鳞状细胞癌起源于肛管上皮层,由于肛管上皮起源于胚胎外胚层,因而鳞状细胞癌呈现较多的皮肤腺癌的特征[2]。总结报道我院采用肛管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直径小于2.5cm、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对244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4例中临床表现为腹痛88例,腹部肿块99例,出血32例,肠梗阻25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0例,空肠126例,回肠98例,术前诊断符合率52%,恶性肿瘤163例根治切除率为54.6%(89/163),其中150例获随访,死亡82例,平均存活(36±16)个月。结果表明,辅助检查对小肠肿瘤诊断符合率低,患者膝胸位和侧卧位腹部检查发现可移动性腹部肿块是诊断小肠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极不典型,由于受检查手段的限制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医师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杨志平  徐永鸿  柳怀智 《中国药事》2009,23(11):1094-1096
目的对强化药品经营企业GSP内部评审问题与同仁进行探讨。方法对药品经营企业GSP内部评审的概念、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序及重点进行概述。结果与结论企业对GSP实施情况进行内部评审,对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督促企业发现自身的问题,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徐永鸿 《四川医学》1998,19(6):534-536
我院近1年来收治2例在一次住院期间发现两种恶性肿瘤分别存在于两种器官的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性,62岁,因反复咳嗽,咯痰25年左侧胸痛10天入院。过去史无特殊。家族史父亲死于膀胱癌。临床检查发现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抗癣酊治疗体股癣,疗效较好,现将32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 资料来源:所有就诊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特征.用药都要求作真菌直接镜检,以阳性为观察对象。32例中,女性7例,男性25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7岁。单纯股癣者26例,合并体癣,足癣者6例,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47例,采用戈尔公司生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35-80 min,平均(47.38±8.51)min;住院时间3-10 d,平均住院(5.49±1.07)d。手术均较安全,术后无1例感染,无1例复发。随访至2010年9月,无复发及异物排斥反应病例。结论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笔者医院收治的13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经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治愈122例,死亡9例。认为腹部闭合伤要争取做到早诊断,正确评估伤情,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疗手段,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评价腹腔镜直肠肛管癌腹膜内与胶膜外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20例行腹膜外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为实验组,120例行腹膜内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恢复情况.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8年(2~4年).结果 实验组术后3个月内排便控制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有排便感108例(90.0%),对照组术后有排便感72例(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无排便控制功能12例(10%),对照组术后无排便控制功能48例(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直肠肛管癌手术中腹膜外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较腹膜内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早期(3个月内)恢复较好,而3个月后两组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在术后是否获得排便感方面腹膜外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较腹膜内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也有优势.因此,腹腔镜直肠肛管癌手术中腹膜外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90年至 1998年收治胃肠道创伤性破裂 6 2例 ,男5 0例 ,女 12例 ,其中 2 0~ 40岁 49例 (79.0 % )。致伤因素为锐器伤 2 4例 ,车祸伤 2 0例 ,坠落挤压伤 18例。开放性损伤 2 8例。伤后到手术时间≤ 6小时 18例 ,6~ 12小时 32例 ,12~ 2 4小时 12例。本组有典型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者 5 6例 (90 .3 % ) ,有休克表现者 32例 (5 1.6 % ) ,血压 <12 /8kPa(90 /6 0mmHg)。46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阳性 42例 (91.3 % )。 33例作腹部X线检查 ,发现气腹征 2 2例 (6 6 .7% )。经积极术前准备 ,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胃破裂 5例 ,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MRI检查对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结果与腹腔镜术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77例,77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为直肠癌,收集其MSCT、MRI检查资料,比较MSCT与MRI检查对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对中低位直肠癌T1、T2、T3、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6%、91.30%、91.30%、94.73%,MRI对中低位直肠癌T分期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20%(71/77)。MSCTI对中低位直肠癌T1、T2、T3、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78.26%、86.95%、89.47%,MSC对中低位直肠癌T分期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5.32%(58/77),低于MRI检查T分期总体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0,P=0.005)。结论相对于MSCT检查,MRI检查诊断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具有优越性,可为临床手术提高可靠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