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评价。方法:对临床879份尿样用UF-1000i检测和显微镜检测进行分析。结果: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检测结果如下:以显微镜检测法为参照方法,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法检测的准确度97.3%、敏感度99.5%、特异度98.6%。结论: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但不能取代显微镜镜检,当遇到两者不相符合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共同分析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妊高症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妊高症患者130 例和正常妊娠妇女58 例进行血小板(PLT )及凝血指标(PT、APTT 、TT、FIB)的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娠高症患者综合组与正常妊娠组PLT 、PT APTT 、TT、FIB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高症患者凝血功能呈明显高凝状态,易导致DIC 的发生,提醒医务工作者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检测血小板和凝血指标,对预防DIC 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孕妇在妊娠晚期特殊生理条件下凝血指标(PLT、PT、APTT、TT、FIB、D-二聚体)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分娩前后发生凝血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妊娠晚期孕妇83例,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50例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PT、APTT检测结果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O.05),PLT、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LT、PT、APTT、FIB、D-二聚体五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产前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后DIC,降低临床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患者血清脂类水平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肾移植后病人脂类代谢紊乱和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方法:分析了49例肾移植(RT)病人血清中的脂类各组分水平,并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透析病人、正常健康人群作比较。结果:RT病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均明显高于CRF和健康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l(apoAI)则无显著性差异。同时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肾移植后病人脂类代谢紊乱和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方法:分析了49 例肾移植( R T)病人血清中的脂类各组分水平,并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C R F) 透析病人、正常健康人群作比较。结果: R T 病人血清总胆固醇( T C) 、甘油三酯( T 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 L- C) 、载脂蛋白 B(apo B) 均明显高于 C R F 和健康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 C) 、载脂蛋白 A I(apo A I) 则无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年龄分组统计发现, R T 病人>30 岁组的 T C、 L D L- C、apo B 三项指标已明显改变。结论:提示肾移植治疗会提前和加速脂类代谢的紊乱, Cs A 等可能是导致上述后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妊高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患有妊高征妇女50例,正常孕妇50例,分为妊高征组、正常孕妇组。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常规系列检测,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妊高征组血液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Hcy水平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结论妊高征妇女血清HCY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探讨育龄女性临床常见的感染性阴道炎及其病原体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阴道涂片检查的育龄女性患者2190例,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观察A组(年龄18~30岁)、观察B组(年龄31~40岁)、观察C组(年龄41~48岁),采集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观察A组694例,检出人数357例(51.44%),检出病原菌375株;观察B组995例,检出人数500例(50.25%),检出病原菌529株;观察C组501例,检出人数249例(49.70%),检出病原菌263株。三组病原菌检出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毛滴虫,淋病奈瑟菌。观察A组白色念珠菌占63.47%,高于观察B组(51.23%)和观察C组(40.30%)。观察A组阴道加德纳和阴道毛滴虫占31.73%和2.67%,低于观察B组(38.75%,5.86%)和观察C组(42.21%,8.75%)。结论:育龄女性为感染性阴道炎的好发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毛滴虫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