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治疗中央钙化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行胸腔侧前方入路治疗的23例中央钙化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0~68岁,平均52.8岁,病程9~49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突出类型:巨大型19例,非巨大型4例;突出部位:T5~62例,T7~83例,T8~94例,T9~104例,T10~118例,T11~122例。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11分法)及Frankel分级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19例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其中4例行椎间盘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为140~21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300~2 000 ml,平均860 ml,手术均顺利,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加重者。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经修补后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张力性气胸,闭式胸管引流后,呼吸逐渐平稳;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加强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后伤口已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脊柱不稳及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JOA评分由术前(4.31±1.13)(3~6分)分提高至术后(7.50±1.63)(4~10分),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8,P<0.01),JOA改善率(48.88±19.17)%(0~100%),优7例,良11例,可3例,未改善2例;末次随访时根据Frankel分级方法,A级0例,B级2例,C级2例,D级8例,E级11例。[结论]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治疗中央钙化型胸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力刺激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下肢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舍下肢骨干粉碎性骨折并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叩击组(骨应力刺激仪)、中药组(当归补血汤)与联合组(当归补血汤联合骨应力刺激仪)。术后对患肢疼痛、肿胀程度及负重情况、骨痂生长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评价,并分析6个月时骨折延迟愈合率及12个月时骨折不愈合率。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11~17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1周及3个月时中药组与联合组在肿痛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叩击组(P〈0.017)。术后3、6及12个月时,叩击组与联合组的骨痂生长及患肢负重情况均优于中药组(P〈0.017)。叩击组、中药组及联合组的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88.32±3.61)d、(98.26±6.24)d、(82.65±3.26)d;骨折延迟愈合率分别为7.5%、25.0%、5.0%;骨折不愈合率分别为12.5%、7.5%、2.5%。结论:早期运用骨应力刺激仪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下肢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患者,可加快消除患肢肿胀并减轻术后患肢疼痛,促进下肢骨折的愈合,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ultiloc肱骨髓内钉系统(简称“M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PHF)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8例成人P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便利抽样法分为C组和O组,各54例。C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O组实施M系统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肱骨颈干角、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O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手术、骨折愈合、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P<0.05)。术后3、6个月,O组的肱骨颈干角大于C组,肩关节中立位外旋、前屈、外展的活动度均大于C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系统和M系统均能有效治疗成人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且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而M系统的优势在于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并有效减少肱骨颈干角丢失,利于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