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婴幼儿与成人各个护理项目的成本,为管理部门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按单项成本核算方法,对内科、儿科每日位于前10位的7个护理项目的各成本构成及总成本进行核算,并与目前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各个护理项目的人力成本和总成本是成人的1.18~2.50倍和1.14~2.23倍.各护理项目的核算成本与管理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不相符,除雾化吸入可以收回成本外,其他项目的成本回收率较低.结论 管理部门需依据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在评估科室护理服务人力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专科收费标准,才能真正体现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新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新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方法 对26例患儿采用止痉镇静药控制痉挛,早期胃管鼻饲喂养,提供营养支持,脐部彻底清创后暴露,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26例患儿中,1例放弃治疗,4例因呼吸衰竭死亡,2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80.8%。结论 有效、合理地控制痉挛及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脐部彻底清创后暴露、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等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徐友芳  黄素美  郑海璇 《现代护理》2007,13(20):1910-1911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静脉采血首选部位及方法对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治疗首次采血的患儿1859例(新儿组173例,婴幼儿组1431例,3岁以上组255例),所采用的首选部位、方法和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股静脉采血在新生儿组中首选率及一次成功率最高(84.1%,与头皮静脉组比较P<0.05);与颈外静脉组比较(P>0.05),而在婴幼儿组中则为颈外静脉(97%,P<0.001)。3岁以上组四肢静脉首选率及一次成功率略高于颈外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患儿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与首选采血部位、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为0.20%,B组0.237%,C组0.284%,均加入2μg/mL芬太尼,首次剂量5mL,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ml,自控镇痛量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监测术后4、8、12、24、48h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VAS)、HR、SpO2、MAP、总体满意度评分、恶心等不良反应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结果:三组VAS评分、HR、SpO2、MAP、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A组及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和A组及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20%~0.237%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发生率低,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ST-T段的变化及肌钙蛋白T(TnT)释放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Ⅱ组术中采用TEA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ST-T段的变化及TnT释放水平。结果各个时间点Ⅰ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各时点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改善Ⅰ组总有效率为33.3%,Ⅱ组总有效率为86.7%;TnT含量在术后1h开始升高(P〈0.05),24h达峰值(P〈0.05),术后48h有所下降,组间比较术后24h及48hⅡ组患者TnT水平低于Ⅰ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心肌缺血改善明显,TnT值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能有效地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减轻心肌损伤,有利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用于围麻醉期患者突发惊厥、癫痫、癔症等急症时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50例,地西泮组50例。发作时处理为:丙泊酚组立刻面罩给氧,静脉推注丙泊酚(1.5mg/kg),10s内推注完毕;地西泮组面罩给氧,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10s内推注完毕,静脉推注均选择肘正中静脉。监测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变化(HR、SpO2、MAP)。结果 使用丙泊酚组平均57.3s后症状消失,14.2min后清醒。使用地西泮组平均109.7s后症状消失,41.6min后清醒。结论 对于围麻醉期突发惊厥、癫痫、癔症等急症时,丙泊酚和地西泮都是有效果的,但在症状消失和清醒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相对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HR、SpO2、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各自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相对比(尤其在5min)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重度贫血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中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重度贫血患者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30例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30例。于麻醉前10min(T0)、C02气腹后10min(T1)、C02气后30min(T2)及术毕10min(T3)时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分压(SpO:)、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及术后苏醒质量的评估。结果G组T1、T2、L时MAP、HR显著高于T0(P〈0.05);EG组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比,G组T1时MAP、HR显著高于EG组同时间点;两组T2、L的PETCO2显著高于T0值(P〈0.05);气腹后两组Paw明显上升,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组术毕即能清醒拔管,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1),EG组术后清醒质量明显优于G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能更有效地抑制CO2气腹和手术刺激等所致的不良反应,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术毕患者苏醒快,清醒质量优,可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控前移临床的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12个住院病区,建立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由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组成三级质控网络,在静疗小组专业指导下进行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质量持续改进( QC)。比较QC活动前后输液工具应用情况和留置针维护情况。结果 QC活动后钢针的使用率由53.6%下降至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99,P<0.01);留置针维护中胶布缠绕过多、敷贴卷边、穿刺点遮挡等不良现象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质控前移临床,各级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了临床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缩短了质控管理半径,并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从而提高了质控效率,留置针使用率及维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徐友芳  郑海璇  张莹  郭晓君  陈少容 《全科护理》2012,10(32):2990-299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预防外渗中的效果。[方法]将158例(367例次)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新生儿实施静脉输注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预防钙剂外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外渗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降低因钙剂外渗性损伤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皮肤过敏试验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改进工作流程,应用皮试执行卡和护理警示标识。结果自实施皮肤过敏试验安全管理措施后,无皮肤过敏试验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皮肤过敏试验安全管理,能有效避免此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儿得到安全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