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自1994~1999年共实行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植入术79例,其中32例施行二期HA义眼座植入术,并经随访观察,现将主要并发症报告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PDR患者31例(35眼),在控制血糖、血压情况下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均作次全或全视网膜光凝。分析手术前后及随访6~32个月的资料。结果:最后随访时,视网膜平伏,眼底清晰可见,保留一定视力的手术成功眼为29眼,最后成功率为82.9%;病变较轻组比病变重度组成功率高(P〈0.05);出血时间〉6个月组较出血时间≤6个月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Ig 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组和六味地黄汤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 AN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予以相应药物灌胃4周,正常组予等体积0.9%Na Cl溶液灌胃。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的含量;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24 h尿蛋白明显升高、IL-6和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根藤组和六味地黄汤组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IL-6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肾功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及六味地黄汤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六味地黄汤抑制IL-6和TNF-α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Ig A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怡肾丸对慢性肾衰竭(CKD2~4期)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评价怡肾丸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4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3月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接受怡肾丸治疗的慢性肾衰竭(CKD2~4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怡肾丸组与对照组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4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指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疗效评定、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比较中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分别组间比较中,发现怡肾丸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疗效、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中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怡肾丸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CKD3~4期)进展,同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二硫苏糖醇对大鼠硒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行配制的二硫苏糖醇(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拟老年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出生后12 d的SD乳鼠(约25 g )行皮下注射Na2SeO3(0.2 ml/次,隔天注射1次,共计3次,累计剂量约210 μg),注射开始后6 d,将发生硒性白内障大鼠左眼设为对照组,右眼作药物干预组,滴眼4次/d(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及25 mmol/L的DTT),每次1滴,持续用药3周;定时对大鼠双眼散瞳作裂隙灯检查,以游标尺测量大鼠眼晶状体核性斑块最大直径变化.另取硒性白内障乳鼠分别设为DTT(n=89)、吡诺克辛(PDE,n=22)及吡诺克辛钠(PSED,n=24)干预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45),分别使用25 mmol/L DTT、日本产吡诺克辛滴眼液、国产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滴眼4次/d(同组乳鼠左、右眼滴相同的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次每只眼1滴(约40 μl),持续用药3周.定时散瞳后,用裂隙灯检查大鼠双眼皮质病变、混浊程度.结果:(1)DTT滴眼液可以明显抑制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核性混浊斑块的发展;(2)DTT滴眼液可以有效降低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伴发皮质混浊的发生率;(3)DTT滴眼液抗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效果优于其他临床常用的抗老年性白内障药物PDE和PSED.结论: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 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附30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临床发病的规律及与各种发病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04例NIDDM患者进行病史调查、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类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本组NIDDM患者中DR总发生率为40.8%,其中单纯型视网膜病变(BDR)发生率高于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以及伴发高血压和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BDR和PDR的发生率均随之增加。结论:长病程、高龄、伴有高血压和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是NIDDM患者发生D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为一组严重的眼底病变,晚期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反复出血,甚至发展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密切相关[1,2];玻璃体动脉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玻璃体动脉的萎缩与否同眼内VEGF的含量密切相关[3].本实验采用高氧诱导建立小鼠动物模型[4],球后注射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5],检测和比较小鼠眼内玻璃体动脉的萎缩情况,探讨VEGF与缺血所致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患着,男.31岁,系某高校物理系激光专业教师,于1996年9月15日行Nd:YAG激光工作调试时,违反安全操作规定,未戴激光防护镜面面对Nd:YAG激光来调整光路,不慎被激光束击伤右眼.当时即感右眼前冒出黑烟,后黑烟聚集成黑团状,视人影不见。当时Nd:YAG激光波长1.064微米,输出功率>1瓦,频率>10赫兹,去中限内曝光次数超过1次一即来就诊,眼部检查:现力对1.镜片矫正不提高,眼前节未见异常,0.25%耗品酸胺散瞳后见:右眼玻璃体内新鲜红色球状及雾状混浊,眼底后极部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窥视不清。当即给予静滴地塞米松10Yng…  相似文献   
9.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PRK后近视回退的疗效观察郑磊张建华郭鸣华彭亚军王刚黄翠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眼科(上海200433)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为临床所证实,但对高度近视的疗效仍为大家所关注,其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是近视...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  80岁 因双眼反复发作眼红伴颞侧头痛 ,近1年加重 ,伴左眼胀痛 2 0天入院。门诊就诊时 ,因左眼胀痛伴颞侧头痛被诊为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左眼急性发作期 ,右眼间歇期 )。眼压 :右眼 18mmHg ,左眼 68mmHg。给予1%匹罗卡品缩瞳、醋氮酰胺口服和静滴 2 0 %甘露醇治疗 ,1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后收入院。入院时右眼 0 3,矫正无提高 ,左眼 0 0 2 ,矫正无提高。双眼光定位佳 ,均能辨红绿色。左眼球结膜轻混合性充血 ,双眼角膜无水肿 ,双眼前房轴深2CT ,周边前房深 :右眼 <1/ 2CT ,左眼 <1/ 4CT。前房角镜检查 :右眼仅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