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详细研究了纳米金标记免疫检测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检测带的信号强度、封闭试剂,纳米金探针的浓度、包被试剂A和B的浓度、纳米金溶胶的颗粒尺寸,及检测过程中的化学体系等。通过参数优化,确立了建立快速、简易的金标试剂条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探针溶液中加入保护试剂K后,试剂条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常温下试剂条保存期可达120d(信噪比保留70%以上)。  相似文献   
2.
抗呕吐毒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呕吐毒素(DON)的多克隆抗体,并对抗体效价、特异性和抑制率进行鉴定。方法:采用EDC法合成了呕吐毒素的完全抗原DON-BSA,并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呕吐毒素的多克隆抗体。结果:ELISA检测出多抗中含有呕吐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其效价最高为12800,其抑制率为50%时,DON的浓度为10mg/L,DON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1mg/L。与结构类似物T-2毒素和NIV的交叉率分别为9.1%和4.9%。结论:呕吐毒素经过衍生化后制备出完全抗原,经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得到的多克隆抗体可以完全满足ELISA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脂微波处理前后的酸价,过氧化值、主要脂肪酸含量等指标做了对比,发现在正常的使用方法下,这些质量指标尽管有所变化,但是都在国标所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因此,采用微波加热含有油脂的食品是一种安全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抗微囊藻毒素(MC-LR)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物,并利用光谱分析来探讨结合物的合成机理。方法用杂交瘤技术生产并纯化的抗MC-LR的单克隆抗体,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合成20nm粒径的胶体金与抗MC-LR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对偶联物中单克隆抗体的构象进行分析,ELISA法检测偶联物中抗体的免疫性。结果抗MC-LR单克隆抗体的效价达108,IC50抑制浓度为3ng/ml,为IgG2a亚型,分子量为1·5×105,与MC-LW、MC-LF无明显交叉反应。胶体金与抗体偶联物的颗粒圆整,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抗体蛋白的特征官能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与胶体金粒子作用后结构略加紧密。ELISA结果显示偶联物仍然保持免疫原性。结论抗MC-LR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偶联物中抗体蛋白结构和抗原决定簇的位点没有改变,仍具有免疫原性,偶联物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灰霉菌的方法.利用灰霉菌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的菌丝体上清波抗原和孢外多糖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后,经离心、沉淀和纯化后得到了灰霉菌抗体.实验结果表明,上清液抗原的的免疫效果要好于孢外多糖抗原的免疫效果.纯化后的抗体的效价大于13 000,最低检测限1 ng/mL.该研究为今后的ELISA法快速检测灰霉菌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衍生化反应,合成了AFB1羧甲基活化物,然后利用碳二亚胺法合成AFB1-O-BSA偶联物,构建AFB1完全抗原,并通过多种光谱和质谱对合成完全抗原过程中偶联比和结合位点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光谱在分子水平上探讨AFB1与BSA载体蛋白的偶联机制及偶联反应对BSA的构象影响,推测黄曲霉毒素和牛血清白蛋白反应的结合部位,同时发生在BSA的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上,使得BSA疏水性增加,肽链伸展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太湖淡水螺体内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富集规律。方法实验模拟环形螺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中添加8μg/L的微囊藻毒素,实验为期50 d,每隔10 d进行取样。同时,2011年5月和7月,采集太湖梅梁湾两个监测点的水样和环形螺,采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水样和环形螺中可食组织、不可食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养殖试验中各组织均有微囊藻毒素积累,可食组织中积累量缓慢持续上升,不可食组织中毒素积累呈波浪形上升;不可食组织(最大值为9.44μg/kg)对毒素的积累能力明显大于可食组织(最大值为1.6μg/kg)。两个监测点螺蛳的可食部分和不可食部分中均检微囊藻毒素,不可食部分微囊藻毒素含量是可食部分的5.4~11.7倍。结论太湖环形螺体内存在微囊藻毒素污染,且存在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微囊藻毒素-LR(简称MC-LR)多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MC-LR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免疫自制免疫原MC-LR-KLH,制备多抗。将所得抗体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基于L-半胱氨酸自组装技术和纳米金吸附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固定MC-LR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及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该抗体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结果:间接ELISA表明纯化后的抗体效价能达到6.4×104;固定包被抗原MC-LR-BSA,采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标准曲线,定量检测区间为0.05~4μg/L,半数抑制率为0.68μg/L。将所制备抗体应用于电化学研究中,成功地建立了阻抗型免疫传感器检测MC-LR。该免疫传感器显示出响应速度快,15min内完成测定;灵敏度高,达到1.82×10-2μg/L;线性范围广(0.05~200μg/L)。结论:制备的MC-LR抗体具有效价高,特异性强,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检测方法的研究中,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超声波快速提取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并对提取方法的回收率和准确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ELISA方法,研究和评价了超声波提取大米中黄曲霉素B1的提取效率。结果:与普通振荡处理相比,采用超声波处理明显增大了提取效率,缩短了提取时间,超声波处理10 min时达到最大提取率,振荡处理30 min才能达到,而且超声波最大提取浓度比振荡处理提高了30.5%。在针对0.1、1和10μg/kg这3个浓度水平做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达到83.0%-95.2%,比振荡处理提高10%左右。结论:超声频率20 KHz,时间为10 min,为提取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佳条件,而且不同超声频率对结果产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