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对36例胃癌病人的血清(30例)、胃癌组织(26例)和对照组血清(28例)、胃组织(15例)进行EBV-DNA测定.结果胃癌病人血清EBV-DNA阳性率30.0%(9/30),对照组21.4%(6/28)(P> 0.05).胃癌组织EBV-DNA阳性率73.1%(19/26),对照组胃粘膜组织40.0%(6/15)(P<0.05),其中未分化或低分化类型胃癌组织EBV-DNA阳性率91.7%(P<0.01).结论胃癌的发生与EBV 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并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有关,其中主要是未分化或低分化病理类型的胃癌.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具体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处理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作者结合一年来收治的 5例典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 ,对其诊治进行了分析、讨论。其肠梗阻的原因既有机械因素 ,又有肠动力障碍因素 ,但无绞窄情况。因腹腔炎症、广泛粘连、肠袢相互粘着。手术治疗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保守治疗是首选。而且病人一般都存在营养障碍和高能量消耗。除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外 ,适当的 TPN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全肠外营养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张钧书$浙江省临安市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CD166在原发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57例患者的原位结肠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CD166表达。应用流式细胞分选(FACS)技术,以CD166/CD133标志分选结肠癌细胞株SW620,通过NOD/SCID小鼠脾脏移植,观察肝转移情况。结果 CD166可表达于结肠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其中细胞质阳性率98.2%(56/57),细胞膜阳性率42.1%(24/57)。膜CD166阳性表达与局部浸润(P=0.010)、pTNM分期(P=0.035)、远处转移(P=0.013)、年龄(P=0.026)相关;而与性别(P=0.426)、淋巴结转移(P=0.104)、肿瘤分化(P=0.171)无相关性。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结肠癌细胞膜CD166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期(P=0.014)呈负相关。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显示:脾包膜接种CD166阳性的SW620细胞可形成肝转移灶。结论 CD166阳性表达与肿瘤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有关,是判断预后不良的标志,CD166阳性的肿瘤细胞可能具有肝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大蒜素对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及联合应用两药后以MTT法测定MGC-803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法观察基因bax和bcl-2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观察其蛋白表达。 结果:15~60μg/mL大蒜素和4~32μg /mL紫杉醇单用24h对MGC-803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大蒜素(9μg /mL)联合紫杉醇(1~16μg/mL)比单用紫杉醇作用更强(P<0.05)。15μg/mL大蒜素,12μg /mL紫杉醇和两药联用24h凋亡率分别为10.7%,30.4%和84.7%(P<0.01 )。单用大蒜素和紫杉醇对胃癌细胞bax和bcl-2表达无明显影响,两药联用bax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大蒜素可增强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用可减少紫杉醇的剂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MGC-803细胞的凋亡,后者与bax和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TPN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其处理原则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肠梗阻 ,一般主张保守治疗。作者1999~2000年治疗8例EPISBO患者 ,经持续胃肠减压、结合适当的TPN支持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TPN支持组8例中男6例 ,女2例。年龄31~82岁 ,平均57.2岁。发生于胃癌术后3例 ,阑尾穿孔术后2例 ,粘连性肠梗阻、外伤性肠穿孔和胃溃疡出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浙江地区胃癌病人胃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对26例胃癌组织和15例非胃癌胃组织标本进行EBV -DNA测定。 结果 26例胃癌病人胃癌组织EBV -DNA阳性19例 (73.1 % ) ;其中9例分化型腺癌EBV -DNA阳性5(55.6 % ) ,12例低分化腺癌阳性11例 (91.7 % ) ;5例粘液、印戒细胞癌阳性3例 (60 % )。对照组15例胃组织阳性6例 (40% ) ,( χ2=4.37,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 ,浙江地区胃癌病人胃癌组织存在较高的EB病毒感染 ,EB病毒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囊切除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996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大肠癌患者356例(大肠癌组),同期收治胃癌426例(对照组),对比观察两者的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并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因素作分析。[结果]大肠癌组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12.64%(45/356);对照组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8.69%(37/426),差异无显著性(P>0.05)。右半结肠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20.34%(12/5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大肠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是右半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