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肝损伤的发病率很高,作者自199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肝损伤患者83例,手术治疗62例.术前准确的判断,充分的准备,术中选择正确的术式是提高肝外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病理之终,是阑尾切除的禁忌症。作者自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阑尾周围脓肿患者67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42例,占该病例的62.6%。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其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胰头癌常见的并发症为胰头周围器官受侵,出现梗阻性黄疸及肝胆肿大。作1992年诊治1例以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及肠系膜血栓桂塞.致小肠广泛坏死为主要表现的胰头癌患,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并对病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治,并与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3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儿中34例均经采用B超检查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少许的盆腔积液,经应用抗炎等对症处理,全部痊愈出院,门诊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症状常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所以应特别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无好转,且有加剧时应注意是否有急性阑尾炎情况,应及时检查或进行手术探查,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复杂情况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复杂情况、手术经验及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及外院共同参与施行的86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术中胆囊切除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薄层解剖法、吸引器推剥法、镜下缝合、术中胆管造影等技术。结果全组86例,手术时间(68±23)min(25~210 min),出血量(55±13)ml(15~200 ml)。84例成功施行LC,2例因胆囊三角疤痕组织致密难以分离而中转开腹,无胆汁漏、术后出血、胆管狭窄、残余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复杂情况的LC可采用薄层解剖、吸引器推剥、镜下缝合、术中胆管造影等方法结合开腹手术理念可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热消融与手术切除对小肝癌治疗疗效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8年第2期)、MEDLINE/PubMed(1978~2008)、EMbase(1966—2008)、Ovid(2000~20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8)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1990~2008)。手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查阅文章后所附参考文献。文献检索无语种限制。纳入比较经皮热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及质量进行评价,并用RevMan4.2.10版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1、3年总生存率,1、3年无瘤生存率、术后主要并发症及首次远处复发时间,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疼痛评价及术后全身评分等方面热消融较手术切除有优势。结论经皮热消融治疗小肝癌总体疗效优于手术切除;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等因素影响,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经皮热消融(微波与射频)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哪种疗效更好,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7.
张都民  曹建书 《腹部外科》1995,8(4):168-168
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二例报道张都民,曹建书例1:女,16岁。因呕血4次,发现左上腹包块半年于1990年4月17日入院。呕血无诱因、无规律,量约50~200ml,未注意大便的改变,偶感左上腹胀满,无疼痛,无牙龈出血及月经改变。体检:左上腹可触及中等硬度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PyNPase)在胃癌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肿瘤病理类型、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胃癌组织 4 0例、乳腺癌组织 4 4例及正常组织 12例 (6例胃黏膜组织、6例乳腺组织 )中PyNPase的表达。结果 PyNPase在胃癌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10 0 % ,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及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33 3%和 16 7% ) (P <0 0 1) ;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PyNPase的表达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及乳腺癌组织中 ,PyNPase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和 5 7 9% ,而在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 6 %和 8%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在术后生存 <5年的病例中 ,PyNPase的强阳性表达率为 5 4 5 % ,生存 >5年的病例为 7 8% ,两者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PyNPase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 ,与肿瘤的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治,并与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3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儿中34例均经采用B超检查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少许的盆腔积液,经应用抗炎等对症处理,全部痊愈出院,门诊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症状常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所以应特别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无好转,且有加剧时应注意是否有急性阑尾炎情况,应及时检查或进行手术探查,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