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6年6月—1988年8月,我院用多根骨圆针髓腔内固定治疗手法整复失败的胫腓骨骨折9例,经6个月至3年随访,均获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8例、女1例。最大47岁,最小11岁,平均23.5岁。4例开放性骨折,2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按骨折部位分;小腿中上1/3 1例,小腿中1/31例,小腿中下1/3 7例。2例横行骨折,  相似文献   
2.
李某男,12岁。于3年前右膝着地跌倒致伤,经当地医院拍片诊为右髌骨下极骨折,伸直位石膏托外固定,局部按摩,跌打丸、三七片等内服。10日后局部肿胀消失,持续按摩治疗2月余,去石膏托功能练习时,发现膝前有一肿物,伸膝无力,右膝关节酸疼,活动后肿胀,于1988年6月20日来诊。检查见右膝关节轻度肿胀,强迫伸直位,活动范围仲屈0~25°。右膝前能触及一结节状物,如原髌骨大小,质硬,活动,和髌骨间有一道宽约15mm的缝隙。X线片示髌骨下极骨折块骨化增大(见封三图11)。于同年6月27日行髌骨下极增大骨块  相似文献   
3.
不用影像学监测椎弓根钉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93年6月~1995年1月,在无影像学监测下行椎弓根固定术21例,效果良好。1 手术方法 手术在局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进行。取俯卧位,常规暴露棘突、椎板、小关节及横突。先用综合方法反复核查选定进针点后,钻或凿开该处骨皮质,范围不超过3mm,用一直径2mm小刮匙,沿骨髓腔向深处搔刮。搔刮中如前方为松质骨周围为骨壁感觉和见从孔道中溢血,即证明为椎弓根髓腔。搔刮时前  相似文献   
4.
自1968~1980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法整复不用器材外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426例,取得较好效果。426例中,男316例,女110例;年龄1~15岁;病程1小时至10天,其中1~5天者25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尺偏161例,桡偏124例,无侧方移位141例。  相似文献   
5.
对教科书中“肛指复位治疗尾骨骨折脱位”作用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教科书中“肛指复位治疗尾骨骨折脱位”作用的商榷张洪佑马玲对有明显移位的尾骨骨折、脱位的治疗,目前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均主张用手指肛门内复位,也有些参考书中提到:“复位不够满意”。到底肛指复位的作用如何?作者用肛指复位和不做肛指复位的病人进行了临床对比...  相似文献   
6.
用弹力裤治疗早期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自然复位、弹性固定、有限制动的原理,作用自行研制一种治疗早期先天性髋脱位的弹力裤新方法。自1987年11月-1990年1月用该方法治疗18个月内患儿62例,81髋获1-3年随访59例,77髋,优良率达96.1%,无并妆症,该衣裤用普通布料制做,其厚度依据季节不同而异,穿戴舒适,可随时进行更换清洗,其弹力固定带的厚及长度可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肥胖程度、脱位情况及治疗的不同阶段任意进行调整,既可将其  相似文献   
7.
肛指复位治疗尾骨骨折脱位的作用张洪佑对有明显移位的尾骨骨折脱位治疗,目前均主张用手指肛门内复位,但同时也认为对“复位不够满意”。到底肛指复位的作用如何?笔者对肛指复位和不作复位的病人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78年2月~1994年1...  相似文献   
8.
环枢椎间软组织损伤后,当时虽无关节脱位,但由于解剖结构特殊,如处理不当常可发生慢性脱位,以致压迫高位脊髓造成严重后果。我们曾治疗了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7~35岁。均有明确的外伤史,2例在做单杠运动“倒挂”时不慎失足跌下,头顶后部触地,为屈曲型损伤;1例拉车下坡时跌倒,头部触地,部位不详;1例大患者被机器绞住头发,整个身体随机器旋转1周;1例被重物砸于头顶。伤后即均有颈癌和轻度活动不便,经治疗10~20天症状全部消失,头颈活动灵活。2例症状较重者,伤后在当地治疗,拍片颈椎无改变;2例症状较轻者,在乡镇医…  相似文献   
9.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急慢性损伤,使梨状肌发生充血、水肿、痉挛及粘连而产生的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笔者采用不同手法治疗该病两组158例,其中男97例,女61例;年龄16~70岁;左侧106例,右侧52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1天;单纯臀部疼痛者32例,臀腰疼者36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岁4个月。生后即头斜向右侧,且随年龄增加而加重,出现面部畸形。患儿为足月顺产,头先露,无产伤史。查体:头斜向右后侧,下颌及面部转向左侧,右侧面部缩小,试将头部向左侧搬正,右侧斜方肌上部纤维呈片状紧张,右肩部皮下较韧,余无异常。X线片末示颈椎异常。初诊为斜方肌挛缩致先天性斜颈。入院后,即在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