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螺纹金属笼(TFC)行腰椎体融合术的效果。方法 自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18例腰椎滑脱病例中将TFC杆入到18个病变椎间隙,术后观察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并行X线评价。结果 18例患者随访平均1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无TFC移位脱出,术后每个月拍X片检查,18个椎间隙平均5.5个月骨性愈合,均无塌陷、成角畸形。结论 应用TFC治疗腰椎滑脱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稳定,椎间隙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突出手术中,传统的定位方法是在透视下,找出突出间隙相应的皮肤进行标记,并拍正侧位片,然后再进行手术。因定位不准而做错间隙的事常有发生,约占20%,故在一些献中有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椎间美蓝定位法比。但目前还未见对两种方法做详细介绍和比较的报道。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5年1月共做腰椎间盘除手术383例,现将两种定位法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2年6月~1998年6月,我们对较严重的(足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Pelet术式进行矫正,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 78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肢缩短病例行胫骨延长。延长长度 4~ 9cm ,平均 6 5cm。介绍了手术适应证和 3种胫骨延长方法 ,并对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作了分析。胫骨延长术延长确实 ,延长长度长 ,手术简便 ,卧床时间短 ,术后护理方便 ,并发症少 ,是治疗下肢短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例失误病例的临床资料、失误原因、教训及补救办法。假体周围骨折2例经内固定、假体脱位1例经开放复位均达到理想效果,唯小头置换1例效果差,教训深刻。凡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等必须术前行骨牵引,以使髋周围软组织松弛,术中才能容易复位。随着假体和手术器械的改进,上述问题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回顾1997—2004年共6例术后发生脑梗塞的病例,来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发生脑梗塞的原因及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规避或降低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及危害,提高再植、再造手指或移植组织皮瓣等的成活率.方法 将我院手显微外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纳入的419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纳入的427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具体包括建立血管危象监控网络、应用医护一体化风险控制筛选和风险预警工具,挂红、黄两色警示标识、制定血运观察护理量表、血管危象危评估表、血管危象危机值报告量表、血管危象应急处理流程、制度和建立护理安全路径等等,实施血管危象风险预控;运用SPSS 22.0分析2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士在预防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防控措施达标率、再植和再造手指或移植组织皮瓣等的成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术后血管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发生率为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应用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能够提高护士的防控能力,规避或降低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及危害,提高了再植、再造手指或移植组织皮瓣等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手术中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交锁髓内针是一个负荷分担装置,因可避免剪、折、扭等有害应力而深受骨外科重视^[1]。自2000年1月~2003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2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驻南沙部队急性阑尾炎手术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8 8年 2月至 2 0 0 0年 4月 ,我们先后在南沙礁上和舰上行急性阑尾炎手术 1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均为男性 ,年龄 18~ 34岁 ,平均 2 4岁。其中守礁人员 11例 ,舰艇人员 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6~ 2 8h ,平均 15h ;发病至手术时间 18~ 50h ,平均 30h。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及右下腹疼痛 ,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 11例 ,右下腹持续固定疼痛 5例。发生呕吐 10例 ,腹泻 2例。所有患者均有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局部腹膜刺激症。其中腰大肌试验阳性 2例 ,闭孔内肌试验阳性 2例。1.3 治疗方…  相似文献   
10.
1992年6月~1998年6月,我们对较严重的外翻患者采用改良Pelat术式进行矫正,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24足,女9例18足,男3例6足。年龄23~55岁,入院后摄双足正斜位X线片,测量厢间角及外翻角。手术方法:行第一厢趾关节背侧"S"形切口,常规作"H"或"U"形切开路趾关节囊,切除骨赘。在埃骨颈部作"弧形"讲自截骨,矫正路骨头关节面倾斜及旋转畸形,用ng.7mm的皮质骨加压螺钉、"门"形钉或交叉克氏针固定历骨头。根据畸形情况需做路内收肌止点切断移位,关节级重叠缝合,伸腿长肌胆延长等辅助手术。术后用石膏靴外固定4-6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