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正>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有15%~20%是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据不完全统计,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年脑卒中发生率达10%~17%,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患者年脑卒中发生率达2%。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近几年采用的方法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究竟哪种治疗方法更好,仍然是当今医学界所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1 针对CEA和CAS的循证医学研究已经有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包括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协作组(NASCET),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CAS)和欧州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都证实,CEA是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和脑血栓导致的中风,占中风患者总数的80%。发病以后,必须在3小时内快速溶栓,否则,缺血的组织就会坏死而很难救治。在我国,大部分患者都无法在3小时内获得溶栓。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患者都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小编的话脑卒中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致死因素,近些年来不仅发病率一直上升,发病年龄也有提前的趋势。据统计,我国现有中风患者约7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其中,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许多人都知道,脑卒中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就是动脉斑块,那么动脉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哪个部位的斑块与脑卒中的发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中国,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在这个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大约就有700万脑卒中患者。据最近的流行病学统计,中国每年有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万例,且每年因脑卒中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达100万。然而相对于如此大的脑卒中人群而言,目前我国在脑卒中预防方面还比较滞后。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所开展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不足200例。而在美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经成为最普通的血管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总结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术前护理经验。认为术前护理的要点是重视术前教育,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密切观察脑缺血症状,配合医生适当调节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做好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本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后第8天脑出血,经治疗后好转出院;5例切口血肿,其中1例因血肿小行保守治疗,4例紧急施行血肿清除术,均顺利出院;4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或梗死征象,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美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CEA的随机对照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几组循证医学试验,如NASCET,ACAS、ACST等试验,充分证明了EA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有效性。由于美国建立了完整的CEA规范、标准及准入等科学体系,CEA已在美国发展成为一项预防颈动脉狭窄导致脑卒中的金标准手术。每年有十几万人接受CEA,而其中的大部分患者都是通过定期的筛查,而提前实施CEA的。美围针对1997~2001年5年所开展的14095例CEA  相似文献   
7.
张勤奕:在中国有大量脑卒中患者,但却没有一个全面、有效的防治体系.为此,我们于2003年成立了中美脑中风协作组,这个组织云集了血管支架、心房颤动(房颤)、卵圆孔未闭及宣传等方面的专家,旨在通过有效的防治体系,使中国的老人不要因脑卒中而瘫痪,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有病例均采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 1 AHA 2006年脑卒中预防指南中关于颅外颈动脉病变干预方法的建议对于6个月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脑卒中,且同侧颈动脉高度狭窄(70%~99%)的患者,建议由围手术期致残率和病死率<6%的外科医师对其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Ⅰ级推荐,A级证据)。近期发作过TIA或缺血性脑卒中,且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50%~69%)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由环境因素导致,并可通过有丝分裂遗传下去。目前已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