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构建的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材料——CⅡ/HyA-CS(CHCS)支架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传1代髓核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置入CHCS支架,体外培养10d后,分别测定^3H-脯氨酸掺入量、培养液中糖胺聚糖(GAG)含量、髓核细胞可凝集蛋白多糖(Aggrecan)、核多糖(Decorin)、二聚糖(Biglycan)的mRNA表达及Aggrecan的蛋白表达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3H-脯氨酸掺入量、培养液中GAG含量、髓核细胞Aggrecan、Decorin、Biglycan mRNA表达、Aggrecan蛋白表达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HCS支架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的合成代谢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发病特点。结果 66例82足副舟骨源性平足患者,男24例,女42例,年龄15~90岁,平均(37.15±16.76)岁;单侧50例,双侧16例,其中64例为II型副舟骨,2例为I型副舟骨,由于副舟骨存在,胫后肌腱解剖异常而功能受损。根据平足症分期,I期17例,II期26例,III期15例,IV期8例,柔韧性平足47例,僵硬性平足19例。结论副舟骨源性平足症临床较为常见,为胫后肌腱功能障碍性平足症,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其中女性、II型副舟骨发病率高。副舟骨异常存在导致胫后功能失调为副舟骨源性平足原因。  相似文献   
3.
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在体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自行设计构建的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CHCS支架的在体组织性能。[方法]以单层培养的传1代髓核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初步构建细胞-CHCS支架复合体,并植入摘除髓核的椎间盘内,观察椎间隙的高度、相应节段生物力学性能以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细胞-CHCS支架复合体,植入摘除髓核的椎间盘内,髓核细胞能够成功地合成和分泌PG等细胞外基质。在12周时,细胞-支架复合体初步形成了解剖学上的髓核样结构。8周后能有效缓解椎间隙高度的下降和抗压、屈曲、伸直强度的降低。[结论]所构建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对于椎间盘的退变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同时表明所构建的CHCS支架具有良好的在体组织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不同疗程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和恢复过程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8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18°×4扇形窥盘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第1~6个疗程化疗前和化疗后第7、14、21天外周血WBC、PLT和RET%的动态变化。结果 WBC、PLT和RET%第1个疗程与第3、4、5、6个疗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疗程与第5、6个疗程各参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个与第6个疗程各参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PLT和RET%可作为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开始恢复的敏感指标,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核心结合因子a1(core binding factor a1, Cbfa1)基因转移对NIH3T3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含有Cbfa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NIH3T3细胞,RT-PCR检测成骨标志基因骨钙素(osteocalcin, OCN)、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骨唾液蛋白(bone sialoprotein, B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Cbf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bfa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查OCN的表达.结果 NIH3T3细胞在Cbfa1基因转移后RT-PCR检测到OCN、Bsp、AKP、 type Ⅰ collagen基因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到Cbfa1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到了OCN蛋白的表达.结论腺病毒介导Cbfa1基因转移NIH3T3细胞后出现成骨表型.  相似文献   
6.
仿生髓核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构建及初步理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设计构建一种新型仿生髓核组织工程的细胞支架,以用于髓核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方法以猪Ⅱ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在pH 1~2的环境下混合,先行制备Ⅱ型胶原/透明质酸海绵,再以水溶性碳化二亚胺交联并复合6-硫酸软骨素,从而获得与生理条件下髓核细胞外基质主要成份相同的仿生髓核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所制备的支架材料为多孔结构,其孔径为89~132μm,孔隙率为94.8%.含水能力为79.2%,热变性温度为74.6℃,糖胺多糖含量为224.6 mg/g,弹性模量为0.673 MPa.结论我们对所制备支架材料的理化指标初步分析认为:该支架符合理想支架材料的结构要求.可对该支架的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兔髓核细胞体外最佳培养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索髓核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可能。[方法]以DMEM/F12(1:1,添加FBS10%,pH7.2)作为基础培养液,通过依次改变培养液pH、胎牛血清浓度、抗坏血酸浓度、培养温度、CO2浓度以及培养板处理,计数10d克隆形成数,检测细胞生长代谢,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1)髓核细胞不易贴壁生长,在未经处理的培养板中进行单层培养细胞增殖能力较弱,克隆形成少;而铺被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中培养可以较快贴壁并形成相对较多的克隆;(2)生长培养液在DMEM/F12(1:1),pH7.0、胎牛血清浓度15%、抗坏血酸30μg/ml、温度37℃以及CO2浓度为5%时,髓核细胞生长良好,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增高。[结论]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为椎间盘组织工程髓核细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腺病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基因在兔髓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蛋白多糖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髓核细胞,以腺病毒为载体将TGF-β1基因转染至髓核细胞内,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并检测其对髓核细胞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兔髓核细胞贴壁及生长的速度均十分缓慢,Ad-TGF-β1转染的髓核细胞内可检测到TGF-β1基因的表达,并且可持续到8周,Ad-TGF-β1转染后的髓核细胞合成蛋白多糖的量增加.结论腺病毒介导的TGF-β1基因可以在髓核细胞内得到持续的表达,并且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令  周庾  袁毅  陈智  张传志  蔡明 《解剖学报》2018,49(4):506-511
目的 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病理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FB(40 mg/kg、80 mg/kg、160 mg/kg)组,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中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HE染色进行大鼠关节病理评分。结果 模型组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LR4及NF-κB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不同剂量的TFB组(40 mg/kg、80 mg/kg、160 mg/kg)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LR4、NF-κB表达及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TFB剂量越大,所有指标表达水平越低(P<0.05)。结论 TFB对A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肿胀指数及炎症因子水平、抑制TLR4和NF-κB表达、阻碍血管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切口愈合影响。方法该院2007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48例56侧跟骨骨折,随机分成两组,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内固定,36足术后行常规乳胶片引流,20足术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对两组患者切口干燥时间、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乳胶片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为12.08d,平均切口引流量223mL,愈合时间平均为22.33d,有5例切口皮肤裂开,其中3例感染;负压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为3.55d,平均切口引流量367mL,愈合时间平均为14.65d,有2例切口皮肤裂开,无感染病例。结论负压引流可明显降低跟骨骨折术后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