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旋转点和保留腓肠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50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的解剖研究,进行21例改进。其中9例超长皮瓣以腓动脉下段携带其外踝上终末肌间隔穿支及外踝后间隙细小穿支为血供降低皮瓣旋转点、增大旋转半径;12例小面积皮瓣仅以外踝后间隙细小穿支为血供降低旋转点,同时保留腓肠神经于供区。结果:18例改进运用的皮瓣全部成活,1例低旋转点超长筋膜皮瓣和2例保留腓肠神经的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经补充植皮修复创面。随访6个月~2年,21例筋膜皮瓣的保护性感觉恢复,外形良好,不影响穿鞋行走。保留腓肠神经的病例其足踝外侧皮肤浅感觉依然存在。结论:改进后的皮瓣旋转点低、旋转半径增大,对小面积皮瓣还可保留腓肠神经感觉区,从而能够更好的修复小腿中上1/3至足趾根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20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腹部或腹股沟区恶性肿瘤患者6例,其中腹部恶性肿瘤5例,腹股沟区恶性肿瘤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扩大切除肿瘤,达到外科阴性边界,形成创面面积范围为8 cm×10 cm~25 cm×32 cm。依据创面大小、位置以及皮支发出位置,设计单侧或双侧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尽量选择远端穿支点,留取足够长的血管蒂,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明道或暗道转移皮瓣均可,皮瓣形成后旋转约180°覆盖于创面,将阔筋膜四周与受区创基周围残存腱膜、腹直肌鞘膜进行固定,尽量减少腹壁疝或腹股沟疝的发生率。股前外侧供瓣区残余创面面积8.0 cm×4.0 cm~14.0 cm×7.5 cm,选择股内侧区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给予三抗治疗,腹部使用多头腹带固定,腹股沟区创面需患肢制动。观察术后移植皮瓣及供瓣区植皮成活情况,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3~36个月,记录患者对术区外观满意程度、术侧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是否发生腹壁疝或腹股沟疝。 结果本组6例患者共计8个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供瓣区植皮4例皮片成活良好,2例部分皮片坏死,其中1例通过换药后愈合,另1例补充植皮后愈合。对6例患者通过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3~36个月,均未发生腹壁疝及腹股沟疝,患者对外形均满意,术侧下肢功能未受影响。 结论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不易出现腹壁疝及腹股沟疝,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瘢痕性肛门真性狭窄患者常合并臀部、会阴严重瘢痕畸形,手术治疗时邻近皮瓣转移修复受到条件限制,常采用单纯瘢痕松解皮片移植的方法修复,难免术后继发挛缩,肛门狭窄再次发生。我科自1998年以来,应用双侧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烧伤、创伤后肛门瘢痕性狭窄患者9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1999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特大面积深度烧伤(70%TBSA深Ⅱ度以上)患者26例,其中21例采用自体微粒皮(或皮浆)覆盖同种异体皮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使陕南地区烧伤治疗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颜面深度烧伤及眼睑外伤后因瘢痕挛缩导致眼睑外翻继发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流泪眼痛,视力下降,外形丑陋,给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笔者自1995年至今共治疗3O例眼睑外翻患者,手术方式不同术后效果会产生明显的差异。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手术时机为伤后2个月~2年,多数为6个月~1年;其中烧伤后26例,外伤4例。双侧上下睑均外翻者12例,双侧上睑外翻13例,单侧上睑外翻4例,单侧下睑外翻1例。采用传统方法术后有很多需再次补充手术矫正闭合不全及睑外翻,近两年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11例手术效果较好,不需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因创伤和烧伤导致的内踝至足背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常伴有肌腱、骨、关节外露,需用皮瓣修复.2004年5月至2008年2月,我们应用同侧保留胫后动脉的内踝上穿支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2例,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部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回顾一年多来应用各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缺损创面,总结经验教训。结果:25例患者26个游离组织瓣成功移植25个,1个骨组织复合瓣移植失败,但创面全部得到一期修复。结论:受区血管选择、组织供区选择、手术设计操作及术后观察处理是小腿创面显微外科修复成功的四个关键环节;修复创面的同时亦要兼顾供区和小腿的功能与美观。  相似文献   
10.
超长斜方肌肌皮瓣修复腋部严重电烧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 ,2 2岁 ,因接近 35kV高压电致伤 ,伤后 1d入院。查体 :左腋部有圆洞形创面 ,肌肉呈熟肉状 ,周围为Ⅲ度创面 ,面积 4 0cm× 2 0cm(图 1)。左上肢肿胀明显 ,皮肤苍白 ,尺、桡动脉搏动微弱 ,除上臂内侧浅感觉存在外 ,其余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右腕部有椭圆形创面 ,桡动脉缺损 8cm,桡骨远端炭化 ,尺动脉搏动存在 ,右手血运尚可。双下肢有 10 %TBSAⅢ度创面。诊断 :高压电烧伤 ,总面积 2 3%TBSA,Ⅲ度 10 %TB SA。图 1 左腋部电烧伤创面入院后急诊行清创探查术 ,见肱三头肌、三角肌、肱二头肌部分坏死 ;胸大小肌、背阔肌及大圆肌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