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08—2015-10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在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精确放疗治疗,观察2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以卡氏(Karnofsky)评分评估]及1a随访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治疗后1 a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arnofsky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效果、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全身静脉化疗.结果介入化疗栓塞组有效率为88%(44/50),全身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6.7%(11/30),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介入化疗栓塞组50例6、12、24个月生存率为95.4%、76.8%、40.3%,单纯的静脉全身化疗组30例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9.7%、32.3%、14.8%.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较全身静脉化疗疗效及生存期有明显提高.治疗组50例采用介入法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2 a,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1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囊状动脉瘤11例中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支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瘤体未见显影;梭形动脉瘤9例中单纯支架置入6例,双支架置入3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9例,其中6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置入者瘤体明显减小;2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部分栓塞,其中1例瘤腔基本消失,1例瘤体大小无变化;1例基底动脉中下段囊状宽颈动脉瘤单纯支架置入者未发现支架内狭窄,4个月后复查DSA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17名宫颈癌患者中有10例为Ⅱb期,4例为Ⅲa期,1例Ⅲb期,通过1~2次介入治疗后均顺利手术切除;在8名Ⅱb期宫体癌以及9名卵巢癌患者中,通过介入治疗后盆腔肿块明显缩小,介入治疗后3周实施肿瘤根治术;本组患者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均发现大量的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本组患者中有1名Ⅲb期侵蚀性葡萄胎并腹腔大出血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后得到痊愈。结论: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将部分肿瘤细胞杀灭,可使一部分患者临床分期得到逆转以获得手术机会,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与体积的诊断,统计各型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为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直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1我院120例经CTA、MRA、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CTA、MRA确诊者再行DSA检查,根据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点及大小,总结各型的检出率。结果根据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点分型:囊状动脉瘤(包括圆形、椭圆形、球形、葫芦形、漏斗形、哑铃型、分叶形、多角形、腊肠形、不规则形)检出率94.0%,梭形动脉瘤检出率4.2%,夹层动脉瘤检出率0.8%。根据颅内动脉瘤大小:小动脉瘤(直径0.5cm)检出率47.9%,一般动脉瘤(0.5cm≤直径1.5cm)检出率42.2%,大型动脉瘤(1.5cm≤直径2.5cm)检出率7.7%,巨型动脉瘤(直径≥2.5cm)检出率2.2%。结论 DSA对动脉瘤形态与体积作出准确诊断与直观显现,为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介入方案对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2组均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前3 d至结束后7 d内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比较2组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以甲胎蛋白(AFP)浓度评估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和抑制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及AF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TBIL水平及AFP浓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介入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具有增强杀伤力及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接受TACE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为“金标准”,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41个病灶,MRI诊断符合率100%;MR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对直径≤5cm的病灶肝癌包膜显示率.均高于T;加权像(T;WI)和T;加权像(T;WI)序列(P<005),T;WI序列对直径.≤5cm的病灶肝癌包膜显示率高于T;WI序列(P<005);MRI在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术后对残留.或复发病灶的检出率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TACE介入治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18例脑转移瘤患者中,14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者均采用支气管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4例原发肿瘤为原发性肝癌者均采用肝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肝动脉栓塞术。结果 18例脑转移瘤患者中,CR 5例,PR 11例,SD 2例,PD 0例,有效率为88.9%。全组无严重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论经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颅内基底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56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0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46例;其中夹层动脉瘤20例,囊状动脉瘤19例;梭形动脉瘤17例.未破裂动脉瘤20例,发生过破裂出血3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56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2个月~72个月,原有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2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支架内血流通畅;囊状动脉瘤19例中完全栓塞17例,次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1例;梭形动脉瘤17例中单纯支架置入13例,双支架置入4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支架内血流通畅.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支架内血流通畅,瘤体未见显影;(经治疗后血管造影证实).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