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型猪气管插管术马诺山常国友曹艳争(解放军三0四医院实验科,北京100037)在医学实验中,常用犬做外科实验,尤其是在胸外科、烧伤外科及心血管内科的研究中用得较多。而小型猪的应用时间不长,故对它的了解也较少。要想动物实验顺利,必须保证动物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鼠背部皮肤切割伤模型,观察创面与全身应用γ-干扰素(IFN-γ)后对创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创面局部(2000μ/创面)与全身(2000μ/只)应用IFN-γ可以显著抑制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减少胶原纤维产生和抑制新生上皮向心性移行。比较各组创面面积,见伤后第7天与第10天对照组创面较局部和全身应用IFN-γ创面面积显著缩小(P<0.05)。提示IFN-γ具有抑制创伤修复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IFN-γ时应注意它对创伤修复的影响,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成年Wistar大鼠胃粘膜下注射20%冰醋酸,复制胃溃疡模型。术后每隔1周处死大鼠10只,剖胃观察,连续4周。发现胃溃疡复制术后第1周至第2周,溃疡病态最典型,溃疡发生率为100%,从第3周起,溃疡自动修复过程加快,第3周末溃疡愈合率为60%,第4周末溃疡愈合率达90%,粘膜明显修复。本法复制的胃溃疡模型,其自愈速度与人类相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鼠 TBSA15%Ⅲ度烧伤模型,伤后创面涂绿脓杆菌(10~9/ml)后共分6组。其中5个组的创面分别涂以不同药物,对照组不涂药。通过对各组创面外观、痂下细菌定量与病理组织学观察,皆证实 AgSD-ZnSD-A 霜组效果最好,是满意的烧伤外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全身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肠道和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0 min 与再灌注72 h 动物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成 bFGF 治疗组,肝素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以及假手术组.用肝功能指标,血浆 TNFa 含量,组织细菌学定量以及病理学方法评价伤后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经 bFGF 治疗的大鼠伤6 h 与24 h 的肝功能损伤较对照明显减轻,血浆 TNFa 含量显著减少.脏器细菌培养以现经bFGF 治疗的大鼠,其肠道细菌迁移至肝脾与淋巴结的发生率较对照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 bFGF 能显著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对肠道和肝形态与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bFGF 的促分裂效应与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氧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在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预先给动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或别嘌呤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烧伤休克动物的存活率。而烧伤后体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增加,可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由此说明,烧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伴有氧自由基的继发性损伤作用。本实验在于观察烧伤前后血清中Lpo含量及红细胞中SOD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烧伤后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动物实验是进行生命科学手段,对实验动物的微生物控制是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以及确保动物实验结果可靠重要环节,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需要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和实验动物使用者的共同参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观察应用抗氧化剂VitE对2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早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严重烧伤复苏后,非治疗组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值上升、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均较健康人组和VitE治疗组显著:血浆过氧化脂质产物MDA升高与中性粒细胞(PMN)吞噬率,吞噬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而VitE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治疗组SOD下降,MDA上升,PMN功能下降均见减轻。结果提示,在严重烧伤早期复苏补液治疗中,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可防治严重烧伤后早期PMN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有关适宜用药剂量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将66只悉生大鼠分为伤前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和治疗组,采用ESR技术结合传统间接检测手段,观察了伤后8、24、48及72 h心、肝、肾及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OFR)含量变化,同时还对脏器病理形态、动脉血气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氧酶(LDH)、ALT(曾用GPT)、AST(曾用GOT)、BUN和肌酐(Cr)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早期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各脏器均有OFR含量增加,同时均发生了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动脉血气、血清学指标的异常,且延迟组的上述改变明显重于早期组,经抗氧化剂治疗后改善。提示延迟复苏是脏器OFR产生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0.
观察应用抗氧化剂 VitE 对2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早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严重烧伤复苏后,非治疗组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值上升、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均较健康人组和 VitE 治疗组显著:血浆过氧化脂质产物 MDA 升高与中性粒细胞(PMN)吞噬率,吞噬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而 VitE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治疗组 SOD 下降,MDA上升,PMN 功能下降均见减轻。结果提示,在严重烧伤早期复苏补液治疗中,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可防治严重烧伤后早期 PMN 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有关适宜用药剂量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