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滑膜软骨瘤病是一种单关节滑膜增生性疾病,是在关节、滑囊和腱鞘的滑膜内发生软骨或骨软骨化生的结果,滑膜软骨瘤病常见于膝关节和髋关节[1].本院2012年3月l7日收治l例右足第2跖趾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0岁,始于3年前右足第2趾触及有一硬结,逐渐缓慢突出皮肤,局部略疼痛不适,近3个月症状加重,伴右足第2趾背伸活动受限.无明确受伤病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 mg唑来膦酸静滴治疗骨质疏松症24小时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我科就诊、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7例,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70.12±7.53岁,男4例,女13例,其中4例曾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所有患者均予以5 mg唑来膦酸静滴治疗,骨化三醇及钙片600 mg口服,收集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前及静滴后24小时后肝肾功能、血常规、CRP、ESR等生化指标、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滴5 mg唑来膦酸前及静滴后24小时体温、钙、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均0.001,其中静滴5 mg唑来膦酸后24小时的体温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静滴前升高,钙、磷和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较静滴前稍有下降;CRP、肌酐有统计学差异,其中CRP较静滴前升高,肌酐较静滴前降低。白细胞总数在静滴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出现发热11例,占64.71%,其中最高温度39.3℃;心慌伴厌食1例,占5.89%;乏力、肌痛等流感症状2例,占11.76%;2~3天电话随访均恢复正常,未再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5 mg唑来膦酸静滴治疗骨质疏松症对机体无明显不良影响,且使用方便,适合推广,可以在门诊推荐使用,提高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彻底清创保留钉棒系统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8-12采用彻底清创保留钉棒系统治疗的32例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出院后口服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3个月。结果 32例均顺利经过清创保留钉棒内固定并完成手术,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3.9个月。4例清创术后切口未愈合,再次出现感染症状,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多,混合感染有上升趋势,彻底清创保留钉棒系统可以有效治疗腰椎术后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4月2所医院随访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6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和痛疼缓解情况,评估改善率、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18~3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功能和痛疼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重建腰椎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从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案来看,传统手术方式是“切开”患处的皮肉、筋膜组织等,对伤骨进行复位内固定,相应的手术设备涉及加压钢板、髓内钉、螺丝钉、骨板等,基本原理是将“断骨”归位——即将骨折段置入它本应在的解剖位置,然后进行固定。切开复位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非常大,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