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形美容外科1 用内窥镜行眉提升术:5年间628例资料回顾(PRS 2003,112:628 )自从1992年内窥镜提眉术开展以来,这种方法风行一时,认为是创伤小、效果好、副作用少的一种优良的眉部提升术。然而,作者对1997~2001年间,在美国曼哈顿眼、耳、喉医院的628例用内窥镜行眉提升术的资料分析发现,用内镜行提眉术的数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对此,作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通过对纽约的21名整形外科医师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有25%的医师仍在常规应用内镜提眉;50%的医师只是偶尔用此方法;而25%的医师已放弃内镜提眉术式。虽然有70%的患者对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整形美容外科1用二氧化碳激光及薄皮片移植治疗“稳定性、顽固性”白斑(AcikelP1291)对于小面积的稳定性皮肤脱色区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对大面积的皮肤白斑、特别是发生在不便于治疗部位(如手部白斑)则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年前,作者开始用二氧化碳激光加上用薄的皮片(0.2~0.3mm)移植法,治疗大片稳定性、难治的烧伤后皮肤脱色区获得良好的疗效。对7名男性、年龄20~23岁,被烧伤者的13个皮肤脱色区进行治疗,其病变区:手背部7处、前臂2处、胫骨前区2处、股外侧及胸骨前区各1处。面积为体表面积的0.56.0%,平均2.5%。结果:除1例外,所植皮肤都…  相似文献   
3.
整形美容 假体隆乳的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程度长期结果的研究 乳房假体隆乳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已有40年的历史,尽管临床上是常规隆乳方法,但对其安全性仍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以改良Schobinger切口行颈淋巴清扫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01-01—2012-12-31期间收治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并采用改良Schobinger切口行颈淋巴清扫术的,429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5%,其中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涎瘘(6.29%),其次为面神经下颌缘支神经损伤(3.96%)。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重大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基于本文统计数据分析,口腔鳞癌颈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涎瘘(6.29%)和面神经下颌缘支神经损伤(3.96%);改良Schobinger切口适用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研究并分析基于锥形束CT(CBCT)三维可视化与3D打印技术在复杂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复杂阻生牙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对A组患者CBCT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计划,B组患者应用三维可视化数据打印3D实体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制订,比较分析2组治疗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B组手术时长小于A组(P<0.05),治疗优良率高于A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患者满意度优于A组(P<0.05).结论:基于CBCT的3D打印技术在复杂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直观展示埋伏阻生牙的空间位置关系,并真实模拟手术过程,为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使手术精准、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21例。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一步在计算机中将健侧颧骨颧弓镜像至患侧,最终打印出“复位”理想的患侧颧骨颧弓形态模型。在此模型上,进行内固定钛板预成型。术中利用预成型的内固定钛板引导骨段复位并最终完成内固定。术后行CT复查,三维测量颧骨颧弓位置并与术前设计位置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效果。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关键标志点间距同术前设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3D打印技术有助于术前设计和植入物精确塑形,能有效提高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复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面部陈旧性骨折特点及治疗原则,评估本医院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5年1月~2012年6月诊治的全面部陈旧性骨折16例。术前术后的调查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延误治疗的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措施、术后面部畸形、咬合关系、张口度、并发症、复发等内容。结果:所有患者均发生面中份骨折,12例伴有下颌骨骨折,10例伴有额骨骨折,14例伴有颧骨骨折,10例伴鼻眶筛骨折。LeFort I型截骨术应用于所有患者。术后颌间固定、调颌或义齿修复应用于所有患者,4例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其中3例为扩弓治疗。1例患者术后仍存在眼球内陷,视力障碍。2例患者因软组织缺损,导致面部畸形。所有患者张口度均恢复正常,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LeFort I型截骨术与分段截骨术是治疗全面部陈旧性骨折骨的基本方法。对于上颌骨矢状骨折,手术不能完全恢复咬合关系者,术后扩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的辅助治疗是有必要的,包括正畸治疗、义齿修复、调颌等。  相似文献   
8.
91例上颌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埋伏牙多为多生牙,其次为上颌尖牙。上颌埋伏多生牙影响了恒切牙的正常萌出,常造成前牙拥挤,影响功能和美观。笔者在2003.7-2005.8年期间,接诊了埋伏牙患者91例,共102颗埋伏牙。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91例中男女比例约为2.5∶1(见表1)。表191例埋伏牙的临床资料性别例数年龄(岁)发现的原因(例)正畸X光片萌出异常单、双发性(例)单发双发埋伏阻生分类(例)直立倒置水平男656-35234065492726女265-1513151576167合计915-35365580111543331.2发生部位本组病例102颗埋伏牙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其中位于上颌尖牙区的埋…  相似文献   
9.
扩张的耳后皮瓣行耳再造设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的皮瓣设计方法行耳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行耳再造26只,结果:几种不同的方法均可完成耳再造术,但术后效果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采用方法三行耳再造。术后形态较好,收缩程度低,可有效利用扩张皮瓣。  相似文献   
10.
离体培养条件下氟与硒对毛囊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壮群  邢喆  屠军波  薛瑛  刘利锋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6):652-654,i001
目的:观察氟与硒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人头皮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离体人头皮毛囊培养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和亚硒酸钠,目镜测微器测量毛囊长度的变化;连续观察毛囊形态学改变并做电镜切片检查。结果:1mmol/L和10mmol/L的氟化钠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离体毛囊的生长(P<0.05)。0.01mmol/L的亚硒酸钠对1mmol/L氟化钠毒性有拮抗作用(P<0.05)。0.1mmol/L氟化钠单独作用对毛囊生长无影响(P>0.05),0.1mmol/L氟化钠及0.01mmol/L亚硒酸钠共同作用对毛囊生长无影响(P>0.05)。电镜观察发现10mmol/L氟化钠作用的毛囊在培养5天时即可见较为严重的凋亡前改变及凋亡现象,10mmol/L氟化钠加0.01mmol/L亚硒酸钠组毛囊也可见到类似的改变,培养9天时还可见到细胞内有空泡,连接紊乱,桥粒连接破坏等现象。结论: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对游离的人头皮毛囊的生长有不同作用,一定浓度的亚硒酸钠能拮抗氟化钠对毛囊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