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1例下肢长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211例下肢长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为主要固定方法,对211例股骨、胫骨骨折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包括CPM在内的有序功能锻炼。结果 获得随访189例,时间4~26个月,平均9个月。全组病例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发生,骨折延迟愈合7例,膝关节功能受限4例。按Johner-wruch标准:优158例,良22例,中9例,优良率95.2%。结论 带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较好的方法,其适应证较以往有进一步的拓展,术中骨折复位与保存骨折块血供并重的理念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掌侧T型锁定钢板联合桡骨茎突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掌侧T型锁定钢板联合桡骨茎突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23~73岁,平均52岁。摔伤20例,交通事故伤4例。左侧15例,右侧9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O分型:C2型16例,C3型8例。术前掌倾角—60~25°,平均—45.3°;尺偏角—16~13°,平均8.2°;桡骨短缩8~18 mm,平均12 mm。伤后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5.2 d。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平均13.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2周。关节面平整,桡骨长度恢复。掌倾角8~15°,平均12.3°;尺偏角18~26°,平均22.3°。随访期间未发生复位丢失、原骨折部位再骨折、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30~70°,平均45.3°;掌屈26~78°,平均50.2°;桡偏8~25°,平均13.5°;尺偏15~32°,平均23.6°;旋前35~90°,平均65.7°;旋后20~90°,平均72.5°。腕关节功能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获优12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83.3%。结论掌侧T型锁定钢板联合桡骨茎突钢板内固定可重建正常解剖结构,临床效果良好,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1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0~70岁.骨折按AO分类[1]:A1型11例;A2型13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入院至手术时间1~16 d.合并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胃溃疡1例,胆囊炎1例. 1.2治疗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C臂机透视下利用牵引装置进行手法复位.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或股骨转子下骨折并移位者,需侧方牵引、切开撬拨复位,使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放置解剖锁定钢板,钢板上端凹陷处与股骨转子贴近,在干骺端先用1枚加压螺钉固定钢板位置,C臂机透视下置入股骨颈的锁定螺钉,骨折远端股骨干上固定3枚以上螺钉.见图1.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治疗的8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按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后侧柱3例,后侧柱及内侧柱1例,后侧柱及外侧柱2例,三柱2例。其中涉及后内侧4例,后外侧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4例,后外侧入路4例,"T"型钢板支撑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3±2.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8±2.3)周,Rasmussen放射评分16~18分,平均(17.5±0.9)分,膝关节屈曲110°~135°,平均(122.5±11.0)°,膝关节伸直-5°~5°,平均(-1.3±3.5)°,膝关节HSS评分86~100分,平均(93.3±4.1)分。结论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T"型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与“单纯钉板系统”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40例简单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20例采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固定(联合组),平均年龄(70.8±5.6)岁,骨密度T值平均-1.91±0.56;20例采用“单纯钉板系统”固定(单纯组),平均年龄(69.9±6.0)岁,骨密度T值平均-1.88±0.6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6、12个月Neer评分。结果40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7.3±5.6)个月。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影像学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出现2例骨折畸形愈合,而联合组无此类并发症发生,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传统金属固定物比较,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四肢非负重骨骨折中具有独特优势。 目的:介绍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和技术要点。 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的方法,对45例不稳定跖骨骨折进行治疗,男3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36.6岁。单根跖骨骨折17例,多发骨折28例,共104处骨折,其中第1跖骨15处,第2、3、4跖骨77处,第5跖骨12处。患者术前均摄足正侧斜位X射线片检查。术中通过跖骨背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经骨折端和跖骨头用钻头钻孔,经孔道向髓腔内放置长度合适可吸收棒。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4~36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4例出现迟发性切口周围炎症反应。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周。X射线片检查示跖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优35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果提示可吸收棒髓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关键词:可吸收棒;骨折固定术,髓内;随访研究;跖骨骨折;可吸收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2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创伤骨科教学中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的效果。方法根据医学院实际情况,以2016级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SSP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选拔高年级临床医学生,将其培训成SSP,并应用于SSP教学组创伤骨科教学中,比较两组问卷调查结果及考核成绩。结果与传统教学相比,SSP教学能激发学生对于创伤骨科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氛围更好,能提高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病例分析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与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结论在创伤骨科教学中应用SSP,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腰椎后路手术致脑脊液漏的病因分析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后路手术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41例行腰椎后路手术者发生CSFL。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2例,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减压术18例,腰椎滑脱行椎板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术5例,腰椎黄韧带骨化行椎板减压术3例,腰椎管内占位行病变摘除术7例,腰椎术后翻修术6例。术中发现39例,术后发现2例。采用术中修补、纤维蛋白胶封堵,放置常压引流及术后仰卧位压迫方法治疗。结果术后平均3.2(2-6)d内CSFL停止,均按期切口拆线,无一例发生切口及深部感染。平均随访12(6-24)个月,均无迟发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CSFL重在预防,强调早期发现,确切有效的修补技术是治疗的关键,仰卧体位压迫加短期常压引流是治疗早期CSFL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单侧钢板(锁定钢板)与双侧钢板(锁定钢板+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5年5月治疗且获随访的72例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其中32例患者采用单钢板治疗,40例患者采用双钢板治疗,随访12~36个月,平均19.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手术/微创手术、植骨/未植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结果单钢板组与双钢板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切开手术组与微创手术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植骨组与未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单钢板治疗手术时间短,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结合微创技术、必要时植骨,可以获得更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