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采用双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07年3月~2013年6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患者17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双钢板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7~15个月,根据X线片的检查结果与Cassebaum肘关节评分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准确评估。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Cassebaum肘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2.4%。结论针对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治疗,其抗疲劳功效以及固定强度较其他的固定措施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防止肘关节粘连,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均有显著价值,同时还可使肘关节基本功能得以恢复,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膜诱导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膜诱导技术治疗(观察组),男14例,女9例;年龄48~81岁,平均(67.3±5.1)岁;溃疡病程(12.6±3.7) d。23例采用清创+换药治疗(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9~78岁,平均(66.9±1.9)岁;溃疡病程(11.9±4.1)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清创术中及术后第3、6、9、12、15天溃疡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入院时和清创时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6、9、12、15天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6.5±5.3) d,创口愈合时间(26.5±4.3) d;对照组住院时间(35.6±4.8) d,创口愈合时间(43.6±5.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95.6%),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建华  廖中亚  胡伟  宋财  赵辉 《解剖与临床》2007,12(1):40-41,4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C臂X线透视监控下,以骨水泥为充填材料,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0例12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5例8椎.结果:随访2~14个月,10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93.3%.术中穿刺针穿透椎体前壁1例,髓泥渗漏3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但要把握好确认"疼痛椎"、准确穿刺、注射骨水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骨折复位干骺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新鲜股骨下段骨折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15岁.所有患儿直视下复位成功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长度合适的桥接棒,植入螺钉固定.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Klemm功能恢复分级评定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70~8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60~120 mL,平均85 mL;手术切口8~10 cm,平均9 cm;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4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深部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发生.Klemm功能恢复分级的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优良率为100%.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三柱重建治疗累及后柱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对21例累及后柱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伤椎次全切植骨支撑内固定,并行后外侧植骨。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3~54岁,平均35.5岁。骨折椎体:T11 1例,T12 4例,L1 8例,L2 5例,L3 3例。术前Cobb角(25.34±3.42)°。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5.6个月。手术时间135~275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700~1 650 ml,平均870 ml.术后所有患者椎管减压充分。Cobb角术后(4.01±2.03)°,末次随访(4.34±2.38)°。21例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三柱重建术兼具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优势,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级治疗模式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案分为三级、其中GartlandⅠ型6例,GartlandⅡ型19例。GartlandⅢ型31例,其中屈曲型2例,伴有神经损伤2例,患月支肿胀特别严重者2例。对GartlandⅠ型骨折,单纯应用石膏外固定;GartlandⅡ型和GartlandⅢ型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失败者或伴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症状者以及患肢肿胀特别严重者,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56例随访18—29个月,平均20.6个月,按Flynn功能评价标准,优42例,良13例,差1例。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分级治疗模式能够取得很好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下骨折(SFF)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29例老年性SFF行闭合复位加长型PFN内固定术治疗,根据Russel-Taylao分型,IA型9例,IB型7例,IIA型10例,IIB型3例.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处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畸形愈合,2例远端锁定断裂,1例股骨头螺钉切割股骨头,2例髋关节功能差,无感染病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3%.结论:加长型PFN治疗老年性SFF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功能好等优点,是老年性SFF较理想的内固定.但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后可能会出现骨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2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实施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大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 0.05);两组治疗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 0.05),但治疗后末次随访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 0.05)。表明与动力加压钢板相比,应用带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固定牢固,感染率低,更加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科收治的6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治疗(桥接组),34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桥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主动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早期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桥接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桥接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钢板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的13例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62 ~ 84岁,平均68.3岁;左侧9例,右侧4例。按Gustilo分型:Ⅱ型7例,ⅢA型5例,ⅢB型1例。 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得6 ~ 15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6 ~ 12周,平均10.8周。主要并发症:复位丢失3例(23.1%),经及时调整外固定支架后改善;关节僵硬4例(30.1%),经康复理疗后症状好转;创伤性关节炎2例(15.4%),经康复科理疗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针道感染2例(15.4%),经换药后感染控制。末次随访时参考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5例,良6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84.6%。 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