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经肛门微创(TAMIS)与传统术式治疗直肠肿瘤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住院接受直肠肿瘤局部切除的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TAMIS 术式,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近远期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标本的切缘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残留,标本切缘阴性率均为100%。观察组肿瘤距肛门距离平均为7.83±3.61cm,对照组为3.94±1.33cm,观察组多于对照组(t=9.834,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尿潴留、出血、切口裂开、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术式,TAMIS与治疗直肠肿瘤效果可将直肠中下段肿瘤的局部切除,肿瘤切除切缘阳性率低,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治疗男性直肠癌的肿瘤学疗效及生存率。方法 纳入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直肠癌患者(男性)为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行TAMIS术,对照组42例接受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中出血量、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远期疗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分别为4.76%、2.38%、95.24%,对照组依次为2.38%、2.38%、9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IS可获得与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改善,但其手术微创性更佳,术后恢复更快,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经自然腔道内镜标本取出术(NOSES)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指标、肠道屏障功能及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共120例,将所有患者按单盲随机分组法分配为对照组(n=60)、NOSES组(n=60),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微创术,NOSES组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D-乳酸酶、二胺氧化酶(DAO)、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结果 NOSES组的术中出血量(82.45±9.52 mL)、术后住院天数(7.45±1.36 d)、术后排气时间(2.32±0.15 d)、排便时间(2.32±0.15 d)、进食时间(1.95±0.5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SES组和对照组的D-乳酸酶(4.38±0.71 mg/L,3.52±0.61 mg/L)和DAO手术(3.47±0.35 U/mL,2.52±0.27 U...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疼痛因子、miR-103、miR-21和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该院直肠癌患者93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7)。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疼痛因子[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神经生长因子(NGF)]、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miR-103、miR-21水平和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1和3 d血清NPY、PGE2和NGF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和2周血清miR-103和miR-21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和8周ALCT、AMCP和RRP水平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用于直肠癌患者,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抑制疼痛因子表达,调节血清miR-103和miR-21水平,促进患者肛肠动力学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治疗大网膜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明确诊断为大网膜嵌顿疝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疝囊内网膜组织均不能完全回纳,手术方式为保留远端疝囊内不能回纳的网膜组织,完成TAPP修补,再于腹壁外环处行小切口切除残留疝囊内网膜。结果:1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65.9±14.0)min;出血量10~50 ml,平均(13.1±8.2)ml;住院时间4~10 d,平均(6.1±1.1)d。术后1例发生腹股沟血清肿,经保守治疗自行吸收;1例发生阴囊积液,经穿刺后消失;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补片感染、肠梗阻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手术"处理无法回纳的大网膜嵌顿性疝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中转。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影响全球女性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乳腺癌治疗中最常见的挑战之一。桦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桦木酸能通过抑制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炎症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协同抗肿瘤等多个作用机制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因此综述了桦木酸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桦木酸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蛋白及mRNA表达,讨论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针对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可能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联合检测并比较45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再表达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β-cat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45例大肠癌原发灶中80%(36/45)β-cat不正常表达,40%(18/45)大肠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再表达阳性.其中高中分化腺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β-cat再表达阳性率为54.2%(13/24),而低分化腺癌为23.8%(5/21),高中分化腺癌相对于低分化癌更易出现β-catenin的再表达阳性(P〈0.05);在管状及乳头状腺癌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阳性率为35.7%(10/28),而在粘液腺癌则为47.1%(8/17,P〈0.05).β-cat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再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2)RT-PCR结果显示,45例原发灶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结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β-cat基因表达.β-catmRNA在大肠癌的表达量为(0.724±0.006),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表达量(0.785±0.017,t=21.066,P〈0.01);β-catmRNA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表达量明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表达量,但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表达量;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高中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 mRNA表达量高于低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管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 mRNA表达量高于粘液腺癌转移淋巴结;(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25例均表达β-cat的正常大肠粘膜相比,45例原发肿瘤组织中41例检测到不同程度的β-cat表达,4例未表达:41例表达β-cat的原发肿瘤组织中其相应转移淋巴结中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β-cat蛋白表达,而4例未表达β-cat的原发肿瘤组织中有1例在其转移淋巴结中发现了β-cat的表达;这41例原发灶组织中各例蛋白相对强度分布区间为6~108(54.3±38.1),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蛋白表达量15~172(95.4±49.8),β-cat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蛋白表达量,但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蛋白表达量;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转移淋巴结中,高中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蛋白表达量高于低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管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蛋白表达量高于粘液腺癌转移淋巴结.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这种特征使其有可能成为大肠癌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