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王建民  宋京涛  张辉  董红 《河北医药》2012,34(2):196-197
目的 探讨肩胛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4例肩胛颈骨折进行回顾分析.本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1~64岁,平均33.6岁.根据Miller的骨折分型方法,解剖颈骨折3例,外科颈骨折6例,横形骨折2例,混合骨折13例.79.2%( 19/24)病例有合并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3~7d14例,7~21 d7例,22 ~60 d 2例,超过60d 1例.本组均均采用改良的Judet后方入路,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骨折.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37个月,平均12.6个月.根据Neer的疗效评价标准,术后肩关节功能平均为93.1分(45 ~ 100分,中位数82分).并发症主要包括复发性血胸1例,肩峰下撞击症2例,锁骨骨折不愈合1例,肩关节外展无力伴肩峰下间隙疼痛1例.结论 肩胛颈骨折成角畸形>40.、骨折致关节面移位≥10 mm,或合并锁骨骨折及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损伤时,应限期手术治疗.其中解剖复位骨折、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浮髋损伤(FHI)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0-06-2007-06收治的13例FHI的临床资料,其中骨盆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骨折7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骨折4例,骨盆伴有同侧髋臼及股骨骨折2例,合并同册股骨干骨折8例,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4例.结果 术后随诊6~54个月,平均17.6个月.根据Matta评分,髋臼骨折6~18分,平均16.4分.根据Mears评价标准,骨盆骨折术后评分72~100分,平均92.4分.本组总体疗效结果,优9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对于FHI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解剖复位是稳定的基础,其复位的质量是决定定期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檀巨宁  毕艳华  雷学  宋京涛  王润辉  李滨 《河北医药》2010,32(18):2518-2519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65例,按术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治疗组,≤10d)91例和晚期治疗组(对照组,≥20d)74例。2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意识状态评分量化,治疗措施相同。随访12个月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卡氏评分(KPS)进行治疗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GOS4分以上,KPS60分以上59例(64.8%),对照组25例(3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租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4.1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2.6%.结论 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旨定,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与骨水泥假体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骶骨前庭是指骶骨翼与骶骨体移行处最狭窄的三维可用空间,是通向骶骨椎体的解剖入口,分为骶1前庭、骶2前庭.目前国内外对骶骨前庭解剖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选取32例骶骨标本进行三维CT重建,测量第1骶椎前庭三维的解剖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用椎间孔镜精准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剖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接诊的9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n=46)采取椎间孔镜精准治疗方案,对照组(n=46)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住院天数和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持续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48 h与72 h的VA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为(4.52±1.31)d,比对照组的(9.46±3.45)d明显缩短(P<0.05).结论 积极利用椎间孔镜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患进行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病情恢复快,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34例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术后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选用Fernandez评分标准评定分为4 级,优良率91.1%,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切口小,术中关节面显露充分,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满意,创口感染、皮瓣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留一侧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在降低轴性症状、术后再关门等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共20例,全部行保留一侧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计算术后JOA改善率及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JOA改善率(54.2±19.1)%,术后存在轴性症状患者共4例,其中可4例,差0例,发生率为20%.结论 保留一侧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在降低传统术式的轴性症状、颈椎不稳、术后再关门等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24~40个月,平均(30.45±3.94)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5.22±4.98)min;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93.10%;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腰痛和下肢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骨性与软性侧隐窝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