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胸腔积液临床常见,少量积液常无症状,中大量积液可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等表现,需通过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及时加以缓解。胸腔积液穿刺引流不仅可用于临床治疗,还可辅助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在超声直视下操作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1-2]。本研究观察高频超声在辅助引导置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5例PRL患者的16个患肾病灶的超声表现、超声分型及诊断。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2.1±14.2)岁;单侧患病14例,双侧患病1例,共计16个病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肾内肿块型7个,弥漫型1个,肾周肿块型及混合型各4个,肿块最大径41~164 mm。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0例(其中6例7个患肾诊断为淋巴瘤),性质待定3例,肾周出血及错构瘤出血各1例,确诊率为43.8%(7/16),误诊率为12.5%(2/16);超声引导下穿刺12例,手术5例(2例穿刺后再手术);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型及Burkitt淋巴瘤各1例,另2例门诊患者仅诊断为淋巴瘤,无进一步分型诊断。结论 PRL的超声表现分型有:肾内肿块型、肾周型、弥漫型及混合型,其中肾周型及弥漫型为特异性超声表现,肿块型需与常见的肾肿瘤鉴别,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术前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在肝移植拔除T管后胆漏中的价值,并与其他处理方法作比较。方法2001年8月至2005年3月肝移植行胆管端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放置T管患者76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9例,其中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2-59岁,平均46.7岁。穿刺置管引流术方法为确定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徒手操作,18G穿刺针穿入积液内,观察到针尖进入积液区后拔出针芯,见液体流出或抽出液体后放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放置带内套针的7F直通管,导管进入积液内退出内套针和导丝,局部固定包敷引流管。结果8例患者拔除T管后分别出现剧烈腹痛、发烧、大汗淋漓等症状,超声检查发现均有盆腔积液,积液最大深度范围为3~7cm。8例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均一次成功,引流出淡黄色或金黄色胆汁,1d内症状均迅速改善或消失。5~10d后见管内无引流液后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对肝移植拔除T管后胆漏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鞘类肿瘤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85例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类肿瘤资料。结果 良性神经鞘瘤61例,均单发.以低回声实质光团为主,亦可呈囊实性,边界清,多见包膜,血流较丰富。良性神经纤维瘤7例,4例多发,均实性,界清,多发者串珠状,血流不丰富。恶性神经纤维鞘膜瘤17例,单发,实性或囊实性,多回声不均。结论 神经鞘瘤类肿瘤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RCC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肿瘤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21个肿瘤大小范围1.0~7.3cm。常规超声显示囊实性肿块18个,囊性肿块3个;边界清晰8个,边界不清晰13个。16个病灶的实质部分或分隔上显示出彩色血流信号,5个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21个肿瘤超声造影中显示动脉期快速整体增强,平均增强起始时间(14.6±3.6)S,达峰值时间(21.2±3.7)S,消退时间(31.3±5.0)S。14个(14/21)强化方式为同步增强、同步减退。21个病灶中分隔强化16个,不规则囊壁或实质部分强化5个。结论超声造影能较好反映肾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血供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对诊断囊性肾癌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活检枪在肾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在肾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4例临床怀疑肾损害的病例分别用美国产BARD 活检枪和半自动活检枪行穿刺活检术。结果:穿刺成功59例.成功率为92.3%(59/64)。26例行BARD自动活检枪,成功率为92.3%(24/26),活检标本平均长度为13.2±4.63 mm,肾小球平均数目为14.8±6.5个,血尿发生率为7.7%(2/26),无包膜下血肿发生。38例行半自动活检枪活检,成功率为92.1%(35/38),活检标本平均长度为10.7±5.34 mm,肾小球平均数目为8.2 ±5.94个,血尿发生率为31.6%(12/38),包膜下血肿发生率为2.6%(1/38)。BARD活检枪与半自动活检枪相比,在标本长度、肾小球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结论: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BARD活检枪与半自动活检枪相比,更具优势,两者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经周围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 <3cm的肝内占位性病变 5 4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良性病变 2 0个 (血管瘤 9个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3个 ,炎性假瘤 4个 ,术后疤痕 1个 ,肝硬化结节 3个 ) ;恶性病变 3 4个 (肝细胞肝癌 3 1个 ,肝腺瘤样增生癌变 1个 ,胃癌及结肠癌肝转移各 1个 )。造影剂采用Levovist ,剂量 2 .5g ,浓度 40 0mg/ml。结果 良性病变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3 0 % (6/2 0 )和 40 % (8/2 0 ) (P >0 .0 5 ) ;肝癌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5 3 % (18/3 4)和 94% (3 2 /3 4) (P <0 .0 1) ,造影后血流显示明显提高。结论 Levovist造影后 ,肝内病灶血流信号得到明显增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充分显示了肿瘤内血流分布状况 ,有利于克服肿瘤大小及深度对血流显示率的影响 ,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对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异型增生结节(DN)的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期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并获病理学证实的39例患者的39个高分化肝细胞癌病灶和7例患者的8个DN病灶,分析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特征。采用χ2检验,计算Kappa值,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绘制不同检查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2种诊断方法中,69.2%(27/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动脉期表现一致(Kappa=0.482),53.8%(21/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延迟期表现一致(Kappa=0.168)。DN病灶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呈“等增强-等增强”模式(87.5%,7/8),增强MR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低信号”模式(62.5%,5/8),所有DN病灶在超声造影延迟期均未出现廓清。超声造影、增强MRI、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同时满足或只满足一种)4种检查方法中,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只满足一种)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敏感度(66.7%)和准确性(61.7%)最高,而超声造影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特异度(100%)和ROC曲线下面积(0.658,95%CI:0.482~0.834)最高。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DN的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估物体硬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估不同物体硬度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种不同硬度的物体,分别放置于3种介质中,以超声弹性成像评估其硬度。改变物体大小及放置深度,以观察对弹性分级的影响。弹性图像根据物体不同硬度分为5级。结果随着物体硬度的增加,弹性分级数亦增加。物体大小在一定范围内(≥5mm)对弹性分级无明显影响,而当物体过小时,可造成弹性分级的误判。随着物体放置深度的增加,弹性分级数也相应增加。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较有效地分辨不同硬度的物体。  相似文献   
10.
介入性超声在治疗腹部感染性病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介入性超声对腹部感染性病灶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8例腹部感染病灶的142例次的介入超声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经1-4次的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而痊愈好转,其中1次穿刺而治愈者占74.1%(80/108);2次穿刺治疗率16.7%(18/108);6.6%(7/108)患者需3-4次的穿刺治疗;仅2.8%(3/108)需手术治疗;感染病灶总治愈率97.1%(101/104);1次穿刺成功率100%;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腹部感染性病灶的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创伤小,疗效佳,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